风云八百里 作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十三)(第2页)

张仲景仙师想了想,说:“小弟子呀,这几种人可得注意啦!首先就是那些特别爱吃生冷食物的人。现在很多人夏天喜欢吃各种冷饮、凉水果,冬天也不忌口,老是吃生冷的东西。这就好比往脾胃这个温暖的厨房里不停地扔冰块,时间长了,脾胃这个大厨被冻得受不了,工作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下利的情况。而且寒邪入侵身体,气血运行变慢,脉象就会沉而迟。”

“还有就是平时不注意保暖的人。有些人冬天穿得特别单薄,夏天在空调屋里又待得时间太长,寒邪很容易就钻进身体里。身体受了寒,阳气被打压,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就容易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另外,长期劳累、熬夜的人也容易中招。熬夜就像让身体里的士兵们一直加班,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士兵们(阳气)的战斗力下降,寒邪就容易趁机而入,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就像一个团队,成员们都累得不行了,敌人就容易打进来搞破坏。”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要是有人出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调理呢?”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小弟子,这调理的方法可不少。首先,饮食上得注意啦。要多吃一些温热、容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山药粥这些,就好比给脾胃这个厨房添点柴火,让它暖和起来,工作起来更带劲。少吃那些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别再给脾胃添麻烦啦。”

“还有就是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夏天吹空调别温度调得太低,也别对着空调直吹。冬天要穿暖和,特别是肚子、腰部这些部位,别让寒邪有可乘之机。这就好比给城堡加固城墙,防止小怪兽(寒邪)再跑进来。”

“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里的士兵们(阳气)好好休息,恢复战斗力。每天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就像给团队成员放个假,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去工作。”

“要是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用中药来调理。像附子理中丸就很不错,附子能温补肾阳,理中能调理脾胃,把身体里的寒邪赶走,让脾胃恢复正常功能。这就好比给城堡里派去一群厉害的援军,把捣乱的小怪兽都赶跑。”

“还可以试试艾灸。艾灸足三里、中脘这些穴位,通过温热的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提升身体的阳气。就像给城堡里的各个角落送去温暖,让城堡里充满生机。”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又问:“仙师,那在不同的季节,出现这种情况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张仲景仙师点点头,说:“小弟子,不同季节确实得区别对待。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阳气开始升发,但这时候天气还是有点凉,寒邪还比较活跃。这时候出现下利、脉沉而迟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保暖,别过早地脱掉厚衣服。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升发阳气的食物,像韭菜、春笋这些,帮助身体阳气往外走,把寒邪赶出去。”

“夏天呢,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吹空调,这就容易让寒邪趁机而入。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吃冷饮的量,别贪凉。空调温度也别调得太低,在空调屋里可以适当穿长袖、长裤,保护好身体的阳气。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像冬瓜、苦瓜这些,帮助身体排出湿气,但也别吃太多凉性的食物,以免伤了脾胃。”

“秋天,天气转凉,空气干燥。这时候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保湿,多喝水,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像梨、百合这些。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进一步入侵身体。因为秋天是一个过渡的季节,身体的阳气开始收敛,要是不注意,寒邪就容易在身体里扎根。”

“冬天,天气寒冷,是寒邪最厉害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保暖就是头等大事啦!要穿得厚厚的,特别是要注意脚部、腰部的保暖。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像羊肉、桂圆这些,帮助身体补充阳气。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室内运动,促进气血运行,但也别运动过度,以免消耗太多阳气。”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在古代,医生们是怎么根据这些理论给病人看病治疗的呢?”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小弟子呀,在古代,医生们看病可认真啦!首先,医生会仔细地询问病人的症状,包括下利的情况,一天拉几次,大便的样子,还有有没有腹痛、发热这些症状。然后会摸摸病人的脉象,感受脉象是沉还是浮,是迟还是数,通过脉象来判断身体里气血的情况。”

“接着,医生会观察病人的脸色、神态,看看有没有面少赤、身有微热这些表现。还会问问病人的饮食、睡眠情况,了解脾胃的功能。通过这些综合的判断,医生就能大概知道病人是不是因为寒邪入侵、脾胃虚寒导致的下利、脉沉而迟这些情况。”

“如果确定是这种情况,医生就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病情比较轻的,可能会建议病人调整饮食,注意保暖,再配合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就会开中药方,像刚才说的附子理中丸的配方,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调整。还可能会配合针灸、艾灸这些疗法,刺激穴位,促进身体的恢复。”

“比如说,曾经有一个病人,老是拉肚子,吃了东西也不消化,还感觉浑身没力气,手脚发凉。医生经过诊断,发现他脉象沉而迟,脸色有点苍白但又稍微有点红,判断是脾胃虚寒、寒邪入侵。医生就给他开了中药方,里面有附子、干姜、人参、白术这些药材。附子和干姜能温阳散寒,人参能补气,白术能健脾。同时,让病人每天艾灸足三里和中脘穴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症状逐渐减轻,拉肚子的情况好了,身体也有力气了,手脚也不那么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