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世界大战(十七)(第2页)
英军统帅约翰·弗伦奇对着电话咆哮:“乔治亚公爵到底在干什么?他的兵工厂造的炮弹全是哑弹!告诉蔡浩生大使,让南洋党送一批来,用印度的棉花抵,陈德康副党首要是敢涨价,我就派舰队封锁孟买!”
电话那头传来蔡浩生的笑声:“弗伦奇将军,南洋党和南方党正在竞价,林建斌副党首说‘加一成,优先供货’,陈德康副党首说‘加两成,送一千发手榴弹’——周伯宜党首和苏曼党首(南洋党党首)又在掐架,李光首相说‘让他们竞争,我们得利’。”
10月的塞尔维亚,帕希奇首相站在贝尔格莱德的废墟里,手里的电报被血浸透。德军、奥匈军和保加利亚军从三个方向进攻,格奥尔基耶夫首相(保加利亚)的部队用的是德国步枪,冯·基德伦-韦希特尔大臣(德国外交大臣)送的,用马其顿的铜矿抵账。
“让残余部队撤到希腊!”帕希奇对普特尼克(塞尔维亚陆军大臣)吼道,“林建斌副党首说南洋党愿意借船,用科索沃的铅矿抵运费,陈德康副党首却要我们让出库斯滕迪尔,说‘那地方产优质烟草’——南方党和南洋党又在趁火打劫!”
普特尼克的部队刚渡过多瑙河,就看见保加利亚士兵在抢劫塞尔维亚的村庄。格奥尔基耶夫的副官举着黄金集团的贷款合同:“帕希奇首相,大卫·陈·斯坦利说只要你们签字,承认保加利亚对马其顿的占领,就帮你们向协约国求情——利息按日息千分之八算,很划算。”
帕希奇把合同撕成碎片:“告诉格奥尔基耶夫,塞尔维亚就算亡了,也不会签这种条约!”他看着远处的德军旗帜插上贝尔格莱德市政厅,突然想起林建斌的话:“周伯宜党首说,联合帝国的四个党派已经达成协议,战后塞尔维亚的铜矿归北方党,铁矿归南方党,烟草归南洋党,银行归海外党——他们早就分好了赃。”
帝都总理府的四党会议上,李光首相把四份战报推到桌上。北方党代表陈宏斌笑着说:“戈尔利采-塔尔努夫的钢铁订单让鞍山钢铁赚翻了,许德华大臣说可以再扩三个车间,用俄国的木材当燃料,韩建国大使已经谈好了。”
南方党代表敲着桌子:“卢斯战役的步枪订单排到了明年,林建斌副党首在马尼拉的兵工厂加了夜班,赵文涛大臣(联合帝国商业大臣)说印度的棉花换得值,魔都的纺织厂全开工了。”
“南洋党在伊普尔卖了十万个防毒面具。”邱瑞峰(联合帝国海军大臣,南洋党)慢悠悠地说,“陈德康副党首用香槟换的,现在那些香槟在雅加达的酒吧里卖得很好,苏曼党首(南洋党党首)说比橡胶赚钱。”
海外党代表亚历山大·格伦维尔晃着酒杯:“黄金集团的贷款利息收了五千万华夏元,大卫·陈·斯坦利说可以在悉尼建个新银行,用塞尔维亚的铅矿做储备——亚历山大·格伦维尔(海外党副党首)的后代,总得有点新产业。”
李光拿起笔,在分配协议上签字。窗外的帝都华灯初上,北方党总部的灯光最亮。他知道,这些战役的胜负对联合帝国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华夏元的流向、订单的归属、贷款的利息——就像伊普尔的毒气、戈尔利采的炮弹、卢斯的步枪、塞尔维亚的铜矿,最终都会变成四党账本上的数字,清晰又冰冷。
而在遥远的欧洲战场上,托马斯·威尔逊、伊万·彼得洛夫、帕希奇们还在为生存挣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不过是联合帝国四个党派分赃时,用来计算利益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