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世界大战(十三)(第2页)
他的话还没说完,外面传来一阵哄闹。一群士兵举着空枪冲进工厂,枪栓上的木头把手都磨没了:“我们要子弹!要冬装!大维齐尔说德国会送,可我们只收到一箱罐头,里面全是联合帝国的鱼干,郭全铭大臣的农业部说是‘过期处理品’,吃了三天,一半人拉肚子!”
高加索前线的战壕里,奥斯曼士兵穆斯塔法裹着麻袋片发抖。他的步枪是爷爷辈传下来的,枪管都快被火药熏黑了,子弹袋里只有三发子弹,还是从俄军尸体上捡的,口径不对,得用锤子敲才能塞进枪膛。不远处,俄军的炮弹呼啸而来,爆炸声震得冻土都在颤,弹片上印着“鞍山钢铁”的字样——许德华大臣的钢厂造的炮弹,卖给俄国打奥斯曼,利润比卖给谁都高。
“快看,德国人的飞艇!”旁边的战友突然喊。穆斯塔法抬头,看见一个灰色的庞然大物从云层里钻出来,艇身上印着铁十字。可没等他们欢呼,飞艇就摇摇晃晃地往下掉,尾翼上的帆布破了个大洞——那帆布是用奥斯曼的棉花做的,德国商人压价买走,又用高价卖回来,质量却差了一半,陈德康副党首在雅加达的纺织厂早就说过“这布做帐篷都嫌差”。
飞艇坠落在俄军阵地,爆炸声过后,穆斯塔法看见俄军士兵冲过去抢东西。那些人穿着联合帝国北方党的冬装,貂皮领子在阳光下闪着光,是尼古拉二世用勒拿河的矿石换的,许德华大臣特意加了厚绒毛,说“让沙皇的士兵暖和点”,却没人管奥斯曼士兵的死活。
“我们投降吧。”一个老兵突然说道,把步枪扔在地上,“至少俄国人有面包,他们的面粉是从美国买的,威尔逊总统的商船运了一船又一船,马克沁机枪也是美国造的,底特律的工厂给他们装了散热片,打多久都不卡壳——我们呢?连黄金集团的贷款都快还不上了,大卫·陈·斯坦利说再不还钱,就要收我们的清真寺。”
穆斯塔法没说话,只是把麻袋片裹得更紧了。他想起出发前,妻子塞给他的护身符,里面包着一小撮麦种,说“等你回来,我们种麦子”。可现在,麦种早就被他煮着吃了,连君士坦丁堡的粮店都挂着“无货”的牌子,粮商们把小麦卖给了印度帝国,乔治亚公爵的军队用高价收购,福尔摩斯侯爵的财政部付的是黄金,比奥斯曼的里拉值钱多了。
君士坦丁堡的皇宫里,苏丹穆罕默德五世看着赛义德帕夏送来的军费报表,上面的赤字像个无底洞。德国的贷款要还,黄金集团的利息要付,连英国银行家都来催债,说1878年借的钱该还了,用塞浦路斯的盐矿抵。窗外,联合帝国的商船正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卸货,南洋党的橡胶、南方党的步枪、北方党的钢铁,全是给别人造的武器,用来打奥斯曼,却没有一样是给他们的。
“给柏林发电报。”苏丹突然说,声音嘶哑,“让他们再送点武器,我们愿意用摩苏尔的石油换,价格随便开。告诉冯·基德伦-韦希特尔大臣,再不给东西,我们就倒向协约国——黄金集团说了,只要我们换边,大卫·陈·斯坦利能帮我们还清所有债务,用阿拉伯的香料做抵押,赵文涛大臣的商业部正缺这个。”
赛义德帕夏刚要走,恩维尔帕夏就冲了进来,手里举着一份电报:“英军从埃及进攻了!他们的坦克用的是南洋党的橡胶履带,陈德康副党首的工厂特制的,说是‘耐磨抗热’,在沙漠里跑起来比骆驼快——我们的机枪打不穿装甲,那些枪还是从黄金集团买的旧货,大卫·陈·斯坦利说‘能响就行’。”
苏丹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宫殿外的广场上,乞丐们在抢一块发霉的面包,那面包是从印度帝国的运输车上掉下来的,乔治亚公爵的士兵嫌脏,却成了奥斯曼人的救命粮。远处的兵工厂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又一根炮管炸了,浓烟滚滚,像这个帝国正在消散的影子——没有工业,没有钱,只有借不完的贷款和打不赢的仗,连联合帝国的中立,都透着对他们的不屑。
穆斯塔法在战壕里冻得失去了知觉前,最后看到的是俄军的旗帜在夕阳里飘扬,旗面上的双头鹰沾着奥斯曼的血。而在遥远的帝都、魔都、新加坡和悉尼,那些坐在温暖办公室里的人,正对着奥斯曼的地图盘算着:等这场仗打完,该怎么瓜分这个工业薄弱的帝国,让黄金集团的贷款,连本带利都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