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世界大战(六)
贝尔格莱德的铁匠铺里,火星溅在米洛什·约万诺维奇的胳膊上,他却没躲。手里的铁锤一下下砸在烧红的钢条上,把原本要打成犁头的铁料,锻造成了一把粗糙的短刀。刀身歪歪扭扭,却透着寒气,刀柄缠着从奥匈军服上扯下来的布条——那是他哥哥在德里纳河冲突中被打死时,身上唯一剩下的东西。 “又在打这玩意儿?”邻居佩塔尔·斯托扬诺维奇抱着一捆柴火走进来,柴火上还沾着泥,“昨天英国记者来拍照片,说要登在印度帝国的报纸上,被宪兵赶跑了。斯科特勋爵的人不喜欢看这个。”
米洛什把短刀扔进冷水里,嘶啦一声腾起白雾:“他们喜欢看什么?看奥匈人在波斯尼亚烧我们的村庄?还是看帕希奇首相在协议上签字,把科索沃让给他们开矿?”他指着墙角,那里堆着十几个同样的短刀,“这些是给‘青年波斯尼亚’的,他们说下个月要去萨拉热窝,给奥匈大公一个‘惊喜’。”
佩塔尔的脸白了:“你疯了?那是要掉脑袋的!南洋党送来的报纸上说,奥匈的秘密警察在波斯尼亚抓了二十多个人,全是用南方党卖的手枪——林建斌副党首现在都不敢承认那些枪是他卖的。”
“承认不承认都一样。”米洛什从怀里掏出一张传单,上面用红墨水画着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漫画,旁边写着“吸血鬼”。传单是用南洋党淘汰的印刷机印的,油墨味呛人,“昨天广场上,有人把这传单贴在了奥匈领事馆的墙上,用的胶水还是从联合帝国进口的,瓶身上印着‘魔都化工’。”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哄闹。两人跑到门口,看见一群年轻人举着标语冲向火车站。标语上写着“驱逐奥匈侨民”,字是用从印度帝国商人那里买来的红漆写的——那些商人原本是来卖比哈尔邦产的棉布,现在却成了传递消息的中间人,说乔治亚公爵“不反对塞尔维亚人扞卫自己的土地”。
“他们要去砸奥匈人的货栈!”佩塔尔拽着米洛什,“宪兵来了,快躲躲!”
米洛什却挣开他,从铁匠铺里拎出一把刚打好的短刀:“我哥的仇还没报呢!奥匈人的货栈里堆着从我们村庄抢来的羊毛,昨天我亲眼看见他们装上火车,要运去维也纳做地毯——贝希托尔德大臣的女儿结婚,就用的这种羊毛。”
火车站广场上,冲突已经爆发。年轻人用石块砸向奥匈货栈的门窗,玻璃碎片混着羊毛飘在空中。货栈里冲出几个奥匈商人,举着枪喊着德语,却被飞来的石块砸中了肩膀。宪兵队姗姗来迟,领头的军官举着马鞭喊:“不许动手!帕希奇首相有令,要‘克制’!”
“克制个屁!”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跳上货栈的台阶,他是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学生,怀里揣着本用油纸包着的书,是从南洋联邦偷运进来的《游击战手册》,封面上印着“陈德康编译”,“去年冬天,奥匈人在多博伊杀了我全家,谁跟他们克制?”他掏出一把手枪,枪身刻着“克虏伯”的字样,却没有序列号——明眼人都知道是德国黑市上的货,“今天就烧了这货栈,让他们知道塞尔维亚人的厉害!”
枪声突然响起,子弹打在货栈的木板上,溅起木屑。年轻人中有人倒下,血染红了地上的羊毛。奥匈商人趁机往火车站里退,那里有英国士兵驻守——乔治亚公爵担心印度帝国的棉布生意受影响,派了一个排来“保护商业利益”。
“英国人也帮他们!”米洛什举着短刀就要冲,被佩塔尔死死抱住。
“别傻了!”佩塔尔指着英国士兵手里的步枪,“那是联合帝国北方党造的‘帝都-1910’型,比奥匈人的枪好十倍。他们说是来保护‘所有侨民’,其实就是帮奥匈人看场子——韩建国大使在圣彼得堡跟俄国人谈判,根本没空管我们。”
广场上的人渐渐被宪兵驱散,但空气中的火药味和羊毛烧焦的味道混在一起,像一场没打完的仗。米洛什蹲在地上,看着那个被打死的年轻人,他口袋里露出半张照片,是他和妹妹在马其顿的合影,背景里的房子已经被奥匈的炮火炸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