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世界大战(二)(第2页)
第二天,斯科特勋爵的代表就到了。他是个留着红胡子的英国人,说话带着印度口音:“勋爵说了,可以帮你们训练三个旅,但要你们保证不进攻英属印度的边境——福尔摩斯侯爵特别在意波斯湾的安全,怕你们跟奥斯曼联手。”
“我们跟奥斯曼早就没关系了。”帕希奇指着窗外的新兵,“他们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哪有精力打仗?倒是你们的纺织厂,能不能多收些我们的羊毛?南方党给的价格太低,还总压价。”
红胡子代表掏出一个账本:“可以,但要按印度的市价,用卢比结算。”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们在跟联合帝国的党派打交道?英国外交部说了,最好别太依赖他们——他们在澳洲的舰队比皇家海军还强,万一想在巴尔干扩张,谁都挡不住。”
“我们只是买武器,又不是结盟。”帕希奇笑得不自然,“奥匈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总不能拿着烧火棍打仗吧?”
这时,边防军的电报来了:奥匈军队在德里纳河上架了浮桥,至少有两个师正在渡河。普特尼克抓起电话就吼:“让第一师立刻去边境!把南方党的机枪都架起来,别让奥匈人前进一步!”
帕希奇看着地图上的德里纳河,突然觉得那道蓝色的线条像条毒蛇。“给俄国发报,”他对秘书说,“告诉萨宗诺夫大臣,奥匈人要动手了,让他们履行盟约——去年我们帮他们牵制保加利亚,现在该他们帮忙了。”
秘书刚走,林建斌就兴冲冲地闯进来:“好消息!南方党从马来亚联邦调了一批橡胶轮胎,能装在你们的炮车上,跑起来比奥匈的马车快两倍。”他把一张发票拍在桌上,“用马其顿的烟草抵账,记账就行,不用付现款。”
帕希奇却笑不出来:“奥匈人已经过河了,现在要轮胎有什么用?我们缺的是大炮,能打穿他们铁甲列车的大炮。”
“南洋党有!”林建斌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门巨大的火炮,“这是他们在新加坡的造船厂造的,能打二十公里,本来是给中南联邦的,现在可以先给你们,用三个铜矿抵账。”
帕希奇盯着照片,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三个铜矿?我们一共才五个。”
“那就用土地抵。”林建斌指着地图上的马其顿南部,“陈德康副党首说了,只要把这小块地方给希腊,他们就帮你们出一半的钱——希腊人正想往马其顿扩张,有南洋党撑腰,奥匈人不敢动他们。”
普特尼克突然冲进来说:“奥匈的铁甲列车开火了!我们的战壕被轰塌了,士兵们用南方党的步枪反击,却打不穿他们的装甲!”
帕希奇抓起笔,在林建斌的协议上签了字:“就按你说的办!告诉南洋党,炮越快到越好,哪怕用整个马其顿的矿权换都行——总比亡国强。”
林建斌刚走,俄国大使就来了。他脸色苍白,手里的电报还在抖:“沙皇陛下说……俄国暂时不能出兵。”他指着电报,“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的联合帝国军队正在增兵,韩建国大使说他们在勒拿河建了新堡垒,沙皇不敢调兵西援。”
“懦夫!”帕希奇把茶杯摔在地上,“去年我们帮他们打保加利亚,现在却见死不救!”
“但陛下愿意提供武器。”大使赶紧说,“五千支步枪,虽然是1900年的型号,但总比没有强,用你们的粮食抵账。”
普特尼克冷笑:“等那些枪运到,奥匈人早进贝尔格莱德了。还是想想怎么跟老百姓交代吧——昨天征兵,有一半的青年宁愿去给南洋党的商船卸货,也不愿参军,说至少能吃饱饭。”
帕希奇望着窗外,夕阳把教堂的尖顶染成金色。远处传来了炮声,越来越近。他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巴尔干就像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现在他才明白,就算抢到了肉,也得有本事咽下去。
“让老百姓躲进教堂。”帕希奇的声音很轻,“把南方党的机枪架在市政厅门口,告诉士兵们,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我们背后是整个马其顿,不能让奥匈人把它抢走。”
普特尼克刚要走,又被喊住。“告诉林建斌,”帕希奇看着桌上的铜矿样品,“那三个铜矿,我们给。但要让南洋党的炮快点到,最好能赶在奥匈人的铁甲列车进城前。”
炮声越来越近,震得窗户玻璃嗡嗡作响。帕希奇走到地图前,用红铅笔在德里纳河沿线画了道粗线。那道线像道血痕,刻在塞尔维亚的土地上。他知道,这场仗才刚开始,而巴尔干的冬天,还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