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大军北上
五日后的南京港,太阳刚刚升起,江面上已铺开一片黑压压的帆影——两百余艘战船列成纵队,舰艏的“夏”字大旗在风里猎猎作响,炮口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连江水都似被这股肃杀之气压得缓缓流淌。 码头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近五万百姓从南京城及周边村镇涌来,有的踮着脚扒在码头的石栏上,有的干脆扛着孩子站在粮船的船帮上,连远处的城墙根下都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人头顺着江岸绵延数里。
空气中没有寻常集市的喧闹,只有一种紧绷的、带着期盼的寂静,连风吹过旌旗的“哗啦”声都格外清晰。
八点整,一阵整齐的马蹄声从码头东侧传来。
秦思源身着黑色王服,腰佩宝剑,骑在通体雪白的“踏雪”上,身后跟着周立民、秦武等文武高官,以及手持长枪的禁卫仪仗。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每一步都掷地有声,瞬间压过了人群的低语——百姓们自发地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道玄色身影,连孩子都忘了哭闹。
“看!是大王!”,有人低呼一声,紧接着,欢呼声如潮水般炸开。
“大王万岁!”
“大夏必胜!”
“把鞑子赶回老家去!”
百姓们挥舞着手里的布条、草帽,甚至有人举起了自家织的“夏”字小旗,喊声一浪高过一浪,震得江面上的战船都似在微微震颤。
几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挤到前排,对着秦思源的方向深深鞠躬,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他们都是从北方逃来的难民,鞑子烧了他们的家,杀了他们的亲人,今日终于看到大夏的军队要北上复仇,积压多年的悲痛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
秦思源勒住马,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走上早已搭好的高台,目光扫过台下的军民,声音通过扩声铜筒传遍码头的每一个角落。
沉稳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父老乡亲们,将士们!今日大夏出兵,不为争城夺地,只为护我华夏河山,为北方受苦的百姓报仇!”。
“鞑子占我土地,杀我同胞,抢我粮食,他们以为我华夏无人敢战——但他们错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指指向江面上的舰队,“今日,我大夏的儿郎就要驾着战船,穿过渤海,直捣盛京!我们要让鞑子知道,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夏在一日,便会护华夏百姓一日!”。
“大夏万岁!”台下的士兵率先呐喊起来。
一万禁卫军身着笔挺的军服,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枪尖斜指天空,队列整齐得如同一堵钢铁墙壁。
一旁的一万丙种军虽装备稍逊,却也个个腰杆挺直,眼神里满是决绝——他们中不少人是山东、河南的流民,此刻听闻要去打鞑子,早已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
百姓的欢呼再次爆发,比之前更甚。有人把家里仅存的鸡蛋、饼子往士兵手里塞,士兵们推辞。
百姓却红着眼眶说:“拿着!路上吃!替我们多杀几个鞑子!”。
还有年轻的小伙子挤到前面,拉着兵卒的胳膊喊:“我也想参军!我也能杀鞑子!”。
秦思源看着这一幕,眼底闪过一丝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