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大军北上(第2页)

秦思源看着这一幕,眼底闪过一丝暖意。

他抬手再次示意,声音放缓了几分:“将士们,此去路途遥远,海上有风涛,前路有强敌,但你们身后,是大夏的百姓,是华夏的土地!本王在南京等着你们,等着你们踏平盛京,带着捷报回来!”。

“定不负大王!不负大夏!”,秦武率先行礼大喊,声音震得地面都似在发颤。

紧接着,两万将士呐喊,甲胄、武器碰撞的“哐当”声整齐划一,如惊雷般在码头上炸响,连江水都似被这股气势震得泛起涟漪。

礼毕,将士们转身,开始有序登船,禁卫军在前,丙种军在后,步伐整齐,没有一丝混乱。

百姓们自发地让开一条通道,一边挥手一边喊着“多保重”“早回来”,不少人跟着队伍往前走,直到被码头的卫兵拦住,仍站在原地望着战船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

秦思源站在高台上,看着最后一名士兵踏上战船,看着舰队缓缓调转船头,顺着长江向东驶去。

身后,百姓们的欢呼仍在继续,那声音里满是对大夏的拥戴,对和平的期盼——这便是他要守护的华夏,这便是他出兵的意义。

大夏舰队离了长江口,便沿着沿着海岸县北上。

此时已是大夏五年秋,海上风急浪高,战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甲板上的士兵虽早已习惯水战,却也被晃得脸色发白。

每日里,除了轮流值守的哨兵盯着海面,其余人要么抓紧船舷吐得天昏地暗,要么裹紧蓑衣在舱内擦拭兵器——没人抱怨,所有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只盼着早日抵达辽河口,跟鞑子见个真章。

行至山东半岛东南海域时,了望哨突然高声喊话:“前方有船队靠近!只有一艘战船!”。

秦武和舰队指挥官蔡徐坤立刻登上舰桥,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远处海面上,一艘船体斑驳的战船正缓缓驶来,船帆上绣着“明”字,却破旧得厉害,炮口也蒙着锈迹,一看便知是久疏战阵的老船。

“是登莱水师”,身旁的参谋一眼认出,“崇祯九年孔有德叛乱后,登莱水师几乎被打垮,这两年大明忙着应付鞑子和义军,根本没心思整饬水师,怕是连出海巡哨都勉强”。

说话间,登莱水师的战船已靠近,为首的战船上,一名明军将领探着身子,望着大夏舰队密密麻麻的战船和亮闪闪的炮口,眼神里满是震惊。

连喊话都带着颤音:“给对面的船队.....发信号,问问他们是哪里的船队,为什么进入大明的疆域?”。

其实根本就不用问,夏国海军可没有隐藏的意思,硕大的大夏龙旗一直飘扬在船首。

蔡徐坤站在舰艏,声音洪亮的吩咐:“给他们说,我们乃是大夏天军!奉夏王之命,率师北上讨伐鞑子,驰援北方百姓!此去借道山东海域,请不要阻拦!”。

说完也有些无奈,直接吩咐一艘战船靠近,当面说还更方便,他们可不想浪费时间,要不是后续还会有补给船只要走这一条航线,他都想下令击沉这条船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