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有没有胜算
一阵喧闹之后,原本嘈杂的大厅逐渐安静下来,人们纷纷离去,偌大的大厅里只剩下了一群南京留守高官。
徐弘基满脸无奈地看着范景文,叹息道:“范大人啊,如果我们现在实行戒严,至少还能多一些守城的力量,可你却……”。
范景文连忙解释道:“实在是迫不得已啊,徐大人,如果不让他们离开,到时候恐怕会成为更大的隐患”。
傅淑训也附和着说:“是啊,他们虽然能跑,但他们的家产却跑不了,范尚书说得对,强行留下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徐弘基皱起眉头,追问道:“那他们答应的银子怎么办?”。
范景文安慰道:“放心吧,徐大人,银子肯定不会少的,他们这点信誉还是有的”。
傅淑训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其他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如今局势如此紧张,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守住南京城,否则根本无法向上面交代”。
说完,他目光扫过徐弘基和范景文,问道:“不知两位对守住南京城有没有信心呢?”。
徐弘基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
范景文也苦笑一声,说:“难啊,夏军的战斗力大家都心知肚明,把握不大啊”。
夏军的战斗力绝非浪得虚名,而是通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一次次辉煌的胜利堆积而成的。
毫不夸张地说,自从夏军成立以来,他们从未经历过失败的滋味。
无论是朱燮元率领的征讨大军,还是朝廷集结了半数精锐的讨伐部队,亦或是在云贵地区展开的激战。
以及惊心动魄的水战,夏军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实力,始终保持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卓越战绩。
尤其是朝廷发起的那次征讨之战,其惨烈程度令人咋舌,而且直接血战以少胜多打败了闻名天下的白杆军。
这一战不仅将大明的精气神彻底磨灭,更将大明的虚弱暴露无遗。
自那一战后,南方地区逐渐与朝廷的统治框架渐行渐远。
崇祯皇帝无奈之下,竟然答应了地方募兵自守这种荒唐之事,实在是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罢了,无论最终是否能够守住,都必须先打过这一仗才能知晓结果”。
“难道你们就甘心这样不战而降吗?”,傅淑训环顾四周,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等世世代代承蒙国家恩泽,怎会轻易投降!”。
……
刹那间,众人情绪激昂,纷纷出言驳斥,现场气氛顿时激烈起来。
傅淑训看了众人一眼,他是已经和夏国绑定,但是这里还有多少人已经和夏国勾连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都无所谓,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夏国占据了江南也还需要他,搞不好他好能够在新朝有一席之地。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对夏国律法过于严苛的担忧,他却并未太过在意。
在他看来,有明确的规矩和准则并非坏事。
倘若没有这些律法的约束,就如同历史上某些皇帝那般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