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王府议事中(第2页)
这些人在当地安置后,基本上都转为了民兵,他们承担着守卫边界的重任,一旦有战事就必须组织起来战斗。
这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这些民兵出征时所携带的装备,如今都还留在他们手中,而且他们的训练也从未间断过。
也就是说,只要夏王一声令下,至少能够召集几十万具有实战经验的民兵出征。由此可见,夏国的战争潜力是何等巨大。
秦思源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那些已经安置了的民兵,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必召唤他们了,让他们安心生活吧”。
说完又接着问道:“如果真的要提前进攻南方,正规军就不说了,团练起码要二十万人左右吧”。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这些人必须脱产三年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粮支出,行政院能够支持吗?”。
苏明哲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可以支撑!夏国这几年可是下了大力气的,大肆修建水利工程,百姓们也都非常配合,精耕细作,所以才积累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支持二十万人五年的消耗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事实上,苏明哲所言非虚。这些年来,夏国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官府投入大量的精力,那些异族也挥洒了大量的血汗,修建了几百座大小水库,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们不再完全依赖于天气,农业生产更加稳定。
不仅如此,官府还派出了许多农官深入乡村,指导农民们科学种田,百姓们积极响应,利用农家肥进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此外,夏国还大力推广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有了这些高产作物,百姓家里的粗粮多了起来,可以用来喂养牲畜。
而牲畜的增加又反过来减少了百姓对粮食的消耗,毕竟肚子里有了油水,吃的东西自然就少了,粮食剩余也就多了起来。
光是现在官府库存的粮食都有几十万吨,如果需要还可以马上开始收购粮食,民间寄存的粮食起码还有这个数字。
秦思源点点头,心里暗暗盘算了一番,由于这几年战事频繁,军工厂的生产一直是满负荷运转。
但是积存下来的武器装备却并不多,如果要把这二十万团练武装起来,没有个一年还真办不到。
特别是调配了很多熟手去制作新式武器后,传统的甲胄、战刀、军弩这些的生产速度明显下降了许多。
不过这些都还是可以克服的,大不了增加人手,让那些挖矿的罪犯多加点班就是!
秦思源看了几人一眼,“那就这样吧,军部下达命令,再次征召二十万团练进行训练,不过不要把要向江南动手的事情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