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陆总督心善(第2页)
“怎么办?”高潜双手用力揉了揉自己肉乎乎的圆脸,“回家吃饭!”
“那汇报怎么写?京师肯定需要的!”
“你没听到秦路说的吗!陆总督派出他那些心地善良的骑兵,拿着刀,去郡县、市集、乡里,去给迷茫的百姓们,普及砍脑袋的知识!”
“啊?”
“记住!一定要强调,秉承着一心为民,时时刻刻为民着想的理念,吃水不忘挖井人,陆总督为徐州百姓操碎了心!徐州上下百姓,含泪感激陆总督的恩情!”
“……”
就在几人在夕阳下称赞陆总督的德行的时候,传令兵飞奔到门口,翻身下马:“方城急报!方城急报!方城已经沦陷!方城沦陷!”
传令兵冲进总督衙门。
高潜听到后,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也许陆康做的并没有错,现在的局势,犹如泰山压顶。
听说对面的闻渊统率六十万大军南下,徐州魏国领地,一大半都被魏军覆盖,如同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
大夏这几年在徐州经营不可谓不强,李彦每年给徐州砸七八百万两,徐州三郡有三十座堡垒要塞,连成片,纵深五百里!
这片区域被夏人称之为铁垒之地。
而且这片区域的城池里面,是没有所谓的平民的。
早在太康五年的夏魏之战中,那些正常的城池,都魏无忌打废掉。
没有被打废的,平民也逃难到南方,没有再回来。
后来的徐州重振计划,李彦提出了军事铁垒,城中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平民。
除了上战场的正规军,城中日常的一些事,其实是工兵和后勤兵在做。
物资的供给,一方面来源于徐州最南边的经济特区,一方面来源于城外那些正常发展的市集,以及乡里。
乡里就是正常的农村,这一点是在徐州各郡县保留了的。
这些百姓也有正常的土地,并且当初得到了十年免税。
他们种的粮食,织的布,手工艺品,一部分满足自己的需求,一部分则放到集市去卖,形成商业。
但更多的是被与军方合作的商人买走,最后供给给军方了。
这是徐州的军民模式。
它与世兵制和府兵制都不一样。
它没有兵户,士兵也不是来自折冲府,士兵是招募来的,职业军人。
它只不过将城池彻底军事化,通过集市,将乡里的农产品输送到这种军事化的城池里,形成了连成片的堡垒。
李彦当初之所以如此设计,就是考虑到魏国会再一次动员绝大多数兵力来打徐州。
而重炮和火炮技术被魏国掌控,战争规则变了,于是完全军事化的堡垒和军民结合的纵深的出现,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必要。
徐州防御一共分三大区域,以方城为中心的方城防御纵深,在大夏徐州西北片区,一共有十座堡垒要塞。
以彭城为中心的防御中心,在方城东南,也有十座堡垒要塞。
在彭城东面则是海昌郡的十座要塞,以海昌为中心。
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则是徐州盐巴、铁、铜、煤等等大宗商品的供给地。
徐州的这种布局,当魏国大军压境的时候,如果局势极其严峻,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