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兰清 作品

第464章 最终判决(第2页)

与其他普通孩子的家中不同,在她家的餐桌之上,话题永远都不会集中于她学校的作业、她今天去了哪里玩耍这样简单的话题,只有市场波动、风险评估和复杂的金融模型,才能配得上餐盘上的菜品。在每一顿的食物,在每一次的餐中闲谈里,她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那些金融知识。

她崇拜着她的父母,他们总是那样冷静、智慧、理智、富有谋略,即使天塌下来,也不会撼动他们的面色分毫。信永真幸一直以来都崇拜着像父母这样的人,可她却深深地明白——那并非她心中所想。

她与父母那种近乎刻板的谨慎不一样,她的骨子里有一种天生就被压抑的冲动——她不喜欢做一个普通的乖乖女,顺着别人的安排前进,她不喜欢无聊的循规蹈矩,她喜欢冒险,喜欢邀请其它朋友在家里开聚会,她喜欢快乐和新鲜感,喜欢每一天都不一样的生活。

只是,比起她所向往的这些,她最后还是选择了走上金融的道路,试着去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但这选择并非出于本心,但也并非是来自家人的压迫,而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她不想要死得毫无价值,更不想要背负污名而死。

这股追求来自于她从小对于人性的观察。她亲眼目睹了在她心中强大的父母,是如何为了在金融界生存,而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任何潜在的污点避之不及;她更亲眼见证过那庞大的金融世界,是如何吞噬那些失败者,让他们在破产的同时,更背负上骂名,连累整个家族甚至几代人蒙羞。

信永真幸不想这样,可父母的期盼压在她的肩头,而她也从来不知晓哪一条道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终点。因此,她选择走上了父母的道路,沿着父母的经验前进,并且以自己独特的开朗和幽默的性格,开始在金融界拥有了自己的第一笔成就。

在接触到金融界的边缘之后,她心中的对于污名的恐惧便愈发严重,甚至形成了一种困扰她自己、无人可知的压力。她害怕自己一脚走错,便会迈入前人的步伐,连累到周围的其他人。

与之相反的是,她内心的本能逐渐涌起,就像童年时想象自己是一位冒险家一般,她逐渐开始渴望一种被认可的、值得被他人铭记、能让他人一想起她就能感到欢乐的结局。

后来,为了排解这些压力,也可能是为了抵达自己内心想要的那个结局,她......她做了什么来着?

记忆的断层让信永真幸陷入了迷茫,但她知晓,如今一切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

她要死了吗?她就要这样死了吗?

明明她什么都没有做......就要背上杀人犯的罪名,就这样死了吗?!

黑白信鸽那不公正的判决,此时彻底砸碎了她过往的坚持,无边的恐惧从破碎的心底的倾泻而出,化为眼角不间断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