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发展(第2页)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还没有吃饱穿暖的,胤礽还在努力。

去年,自觉年岁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在外头漂泊的胤禔,彻底结束了他在中东的军旅生涯,回到京都养老。

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对于他的回归,胤礽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左右军校也建成了几所,胤礽打算让胤禔去给孩子们教书。

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物尽其用。

他十几岁就开始上战场打仗了,这一辈子经历的战争随便拿出来讲讲,都是一堂生动至极的课。

不过胤禔回来了,胤禛和胤祥要不了几年也都得从前线上退下来,所以胤礽也在考虑他们接班人的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从胤禔原定的人去接手,除了元宝、弘晟和弘旺之外,其他的兄弟家里孩子都不少,挑出几个有军事天赋的并不难。

提到军事天赋,那便不得不提起十四了。

十四带兵的天赋其实要在胤祥之上,但他站错了队,所以胤礽便再未让他碰过军权。

如今十年过去,他积攒下来的功勋也成功让他被封为了郡王。

只是对于年长他一岁多的胤祥来说,他的郡王爵就不是那么能看了。

胤祥如今已经是亲王了。

就连他平日里最看不上的胤祹,也被胤礽提成了亲王。

不过除了胤禔、胤禛、胤禩、胤禟和弘晟之外,胤礽并没有给其他兄弟晋封铁帽子亲王的打算。

康熙后来与汉妃生的那些孩子,胤礽也都给他们铺了路。

其实,胤礽私心里觉得,那几个年幼的弟弟都是极聪明的人。

且比其他满人血统的兄弟更懂得变通。

胤礽交给他们的差事也都做得极好,没有一个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纨绔。

每次看到他们,胤礽都忍不住感慨,康熙的基因是真的很强大。

只不过后来的皇帝,都过度追求血统纯度,所以生出来的孩子也越来越……“劣质”。

十五他们几个年岁小,积累的功勋并不足以胤礽给他们封多高的爵位,所以几人中爵位最高的只是贝勒。

与康熙在位时,皇室爵位只与俸禄挂钩不同,现在的爵位是真正可以享受到实打实红利的。

最直观的,便是每年年底的分红。

胤禟搞出来的大清商会,覆盖了百姓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年挣来的银子也都是个天文数字。

有爵位的宗室子弟都可以从净利润中分得部分利益,当然他们只有分红权,没有话事权。

胤禟挣来的银子七成入了国库,剩下的三成分润。

胤礽占其中一成,剩下两成,五个铁帽子亲王占一成,其余所有有爵位的人分两成。

胤礽有心给胤禟几人多分点,但所有人都拒绝了。

他们办差途中都会有一些灰色收入,有那些钱财,他们哪怕不拿分红,也能叫子孙舒舒服服的过上三代。

更何况,他们还是铁帽子亲王,哪怕子孙后代里头出现不成器的,也能靠着爵位把血脉延续下去。

他们如今也不需要花钱收买人心,要那么多银子也是放在家里头吃灰,光是每年那点分红都花不完。

几人当中最喜欢赚银子的胤禟,如今也有几分视金钱如粪土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