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胤禵

与元宝同一批接种的,还有十三个与他同龄的儿童。

这些人只有四个是自愿的,剩下那些基本都是冲着获得胤礽的青眼,强行将自己不喜欢的儿孙送过来了。

但胤礽不在乎,他只要天下人真切地看到牛痘预防天花的效果。

太医院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牛痘,发现重上痘的人半个多月后就会对天花产生抗性,有了元宝和那十三个儿童的佐证,所有收到消息的人都陷入了狂喜当中。

天花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瘟疫之一。

寻常人光是听说,就足以让他们色变。

现在居然有手段能够防治天花,这让他们怎么能不心动?

胤礽开始组织太医院的人在内外城,乃至城郊开展种痘教学。

太医院有左右院判两人,每日只留其中一个,外加四个太医留在宫里头,其余人都被胤礽派了出去。

令胤礽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在民间传开之后,京城里头的洋人也盯上了这门技术。

这些洋人并非外城那些冲着做生意来的,而是冲着“学术交流”而来。

在胤礽登基之前,他们在康熙那里的分量极重,只要是个番邦人,哪怕只会念上几句圣经,康熙都能包了他们的衣食住行。

可胤礽就没有这个臭毛病。

他能养着洋人,但洋人也要有让他能利用的点。

胤礽上位之后,就把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洋人全部赶了出去。

剩下那些,基本都在宫里宫外担任着差事,想像之前那样拿着俸禄不干活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被理藩院认证过的各国使臣,胤礽并没有驱赶。

但他们的待遇也与之前的天差地别。

以前康熙心情好了,就会有大把的银子撒出去,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但是现在,胤礽不提供使臣俸禄,使臣在京城驻扎的一切花销,由他们的国家提供。

许多人心里头不满,但也只能受着。

不过胤礽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他知道以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而且他受够了将英吉利语言作为世界通用语的日子。

所以打算从这个时代开始布局。

许多番邦使臣对大清的语言不算太精通,但也能正常交流。

他让这些人在外城开设语言教学班,在中学生里头筛选语言天赋出众的人,送到使臣那里学习。

其实中学生再培养外语技能,已经太晚了,可在如今这个时代开设幼教,根本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将孩子送出来。

而且小孩子太容易被人欺骗,但凡使臣里头出现几个坏种,就算培养出的翻译再优秀,他也不敢用。

胤礽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永远都是华夏人。

其他国家的危险,都太浮于表面了。

玩心机手段,华夏人可是开山鼻祖。

所以培养婴幼儿这个念头,只在胤礽的脑子里头转了一圈,就被他踢了出去。

等他将翻译培养出来的时候,周边国家应该也都有了大清的驻地。

番邦使臣都求到了胤礽跟前儿,他自然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

但他教学也是有个前提的。

那就是拿矿来换。

胤礽可不像康熙,被人追捧几句就优越感爆棚。

他最看重的还是实质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