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复杂难言(第2页)
康熙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老臣,疼爱的儿子如今生死未卜,所以也没什么心力再去追究其他了。
胤禩也表现得非常“识时务”,于是胤禛的请求很快便如了愿。
诸多算计终成真,按道理来说,皇子们心中应该是高兴的。
却没有一个人高兴得起来。
所有人都明白,若是没有这件事,陈廷敬也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
他本可以一身清名寿终正寝,却因为他们的算计,不得不以死明志。
康熙给陈廷敬定的谥号为“文贞”,并破格允许他以郡王的规格下葬,算是正面为陈廷敬洗脱了污名。
这对陈家人来说当然是件好事儿,可……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胤祉病了小半年。
这半年来,关于胤祉的流言蜚语不断,无一例外,都是指责胤祉不择手段逼死良臣。
胤禔为了维护他,下狠手整治过几回,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人觉得他跟胤祉一样,都刻薄寡恩,不择手段。
大阿哥党的势力因此大受打击。
此消彼长之下,胤禩倒成了此次风波的最终赢家。
康熙五十年腊月初七,胤礽紧赶慢赶回到了京城。
也就是此时,满朝文武才恍然发觉,他们在朝堂上争来争去,为的正是胤礽屁股底下的位置。
而几个皇子打生打死都好几轮了,这正主反倒到点就溜,仿佛跟他没有丝毫关系一样。
这怎么行?!
于是朝中有人开始提议废太子。
起先只是大猫小猫三两只,后头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废太子的提议便被人直接端上了桌。
腊月十三,当翰林院的一个六品小官在朝堂上公然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康熙脸色黑沉地直接拒绝了。
可如今这个朝代,世人皆推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套言论,即便这句话原本的意思与后代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所有人还是觉得储君无嗣是件后果极其严重的事儿。
于是打从这日开始,废太子的提议甚嚣尘上。
不止是朝堂,连民间都开始关注起了这件事。
好在如今临近年关,朝野上下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忙,康熙借着这个由头一再拖延。
除夕当晚,康熙与儿孙们吃过一顿还算愉快的家宴,并将他们都打发走之后,将胤礽单独留下与他一同守岁。
父子二人面对面坐在棋盘两边,心不在焉地下着棋。
康熙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开口询问道,
“朕有意从孙子辈里头,挑两个品性天赋尚可的,过继到你膝下,你觉得如何?”
胤礽闻言直接拒绝,
“不如何,儿子现在的日子挺好过的,不想给哪个侄子当爹,再说了,你想过继人家天赋好的孩子,老大他们能答应?”
“他们敢不答应!”
康熙眼一瞪,瞧着倒有几分威势。
但胤礽只是撇了撇嘴,心里没有半分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