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381:李世民与府兵制(第2页)
再经过一番组织架构,府兵制应运而生。
对比一下府兵制推行的背景与李世民治下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出奇的类似。
董卓留下的可都是天下少有的精锐啊,总不能放回家里当农民、暴殄天物吧。
就他们几年来烧杀淫掠养成的坏习惯,回去后别落草为寇破坏治安就不错了。
所以李世民决定让这群人打仗时从军,和平时期种地,农闲时各地组织训练。
反正他治下有的是空闲下来的耕地。
军粮不够,不能光靠军队种吧,把百姓也组织起来种地。
雍凉、并州一带民风彪悍,新招募的士兵不好管理,那就提前练一练,你们也农闲时训练好了。
受汉末文化影响,不管是乱入的将领还是本土将领,都不愿放弃部曲,那我索性承认你们的部曲。
为方便管理,我规定某地的多少多少户百姓为“府户”,战事突发而不能种地的话,他们统一少纳粮,需要补充军队时,他们统一上。
你们部曲不够了,找这些“府户”征。
于是,带有汉末特色的“府兵制”应运而生。
靠着府兵制,李世民基本满足了军队的粮草需求,哪怕治下人口相较于袁刘曹来说十分稀少,依旧成为了汉末唯一可以与袁绍叫板的超级大势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你以为我凭什么被称作“天策上将”?
长安。
李世民结束对羌人战争,带兵返回长安,刘协亲率百官出城迎接。
众人至南宫德阳殿上朝,刘协走在首位,李渊、李世民其次,二人皆昂首挺胸,大跨步前进,步幅比刘协还要大,此乃“入朝不趋”。
二人腰挂宝剑,是为“剑履上殿”。
待皇帝坐到龙椅上,李渊、李世民位于百官之前,一齐行礼。
司仪官说道:“大将军与骠骑将军见过陛下。”
正常来说,大臣朝见皇帝,司仪官(赞者)在通报其姓名时,应该直呼其名。
比如,接下来司仪官还会说:“臣杨彪见过陛下。”
不直呼其名,仅称官职或 “公”“君” 等尊称,是为“赞拜不名”。
以上三条,并称夺权篡位三件套。
刘协爽朗大笑,虚抬左手:“爱卿平身。”
“爱卿扫平扰乱大汉百余年的羌乱,北驱羌人单于数百里,内迁羌人大小三十余部落,威震草原,虽卫霍不及也。”
一番寒暄过后,李世民命人将一位胡人带入宫殿。
“在下完颜雍,见过大汉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生得魁梧至极,只比李世民低一点,整个人散发着文彬彬的气质。
李世民介绍道:“此吾于战中生擒的完颜家宗室,素来仰慕汉化,在完颜阿骨打北逃后被吾立为羌人单于。”
完颜雍武力80,统帅81,智力91,政治96.技能小尧舜:治理地方时,智力+1,政治+1,当地经济发展速度+10%,贪腐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