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中原逐鹿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历史的惯性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难以阻挡,天下大势依旧如风云变幻般难以捉摸。
曹操本欲借其父之死的契机,顺势夺取整个徐州,然而他却遭遇了陶谦的顽强抵抗。谁能料到,刘关张三兄弟不知何时竟也卷入其中,且站在了陶谦一方。
陶谦所缺少的正是像刘备、关羽、张飞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恰好弥补了陶谦军队的短板。在这三人的助力下,陶谦的军队实力大增,竟然成功地抵挡住了曹操的出兵。
就在曹操与陶谦形成对峙之势时,陶谦的求援之声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诸侯的圈子。然而,各路诸侯对此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
袁术此时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他的心思完全被孙策所占据。他一心想要拿下孙策,以此来警告那些胆敢背叛他的人,让世人都知道背叛他的后果是多么严重。因此,他根本无暇顾及徐州的战事,甚至还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混战中分得一杯羹。
袁绍则正忙于消化刚刚吞并的冀州和青州这两个州郡,他已经开始着手与并州的世家们进行联络,企图逐步蚕食并州。面对徐州的求援,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自己的小弟曹操。
袁绍,这位四世三公的后裔,其地位可谓是尊崇无比。然而,当面对北方林北的称帝之举时,他却选择了沉默。这并非因为他畏惧林北的势力,而是由于林北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袁绍对其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如今,袁绍一心想要占据三州之地,以这三州为根基,对林北的太平天国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争。
冀州,作为北方的大粮草产地,为袁绍的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青州,临近沿海,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肉食,保证了士兵们的营养需求;并州,则拥有着绝对精锐的士卒,他们是袁绍军队的中坚力量。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袁绍有足够的资本去讨伐北方的太平天国。但目前,他最紧迫的任务是腾出手来,消化已经取得的战果,并逐步蚕食并州。只有这样,他才能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实现心中的目标。
至于曹操,虽然他是袁绍的小弟,但袁绍此时并没有心思去过多地管理他。而陶谦,与袁绍处于同一阶层,若要偏袒其中一方,必然会对另一方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袁绍认为,对两者都不加以援手,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曹操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袁绍的跟班,其地位明显低于袁绍。然而,如今却出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来讨伐陶谦,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曹操又怎能轻易放过呢?
曹操深知袁绍的势力正在不断壮大,这种趋势让他感到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感。他明白,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迟早会被袁绍的光芒掩盖,甚至可能被其吞并。因此,曹操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吞并徐州,从而拥有两个州的力量,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与其他群雄一争高下。
兖州地处四战之地,四周强敌环伺,若不尽快扩张自己的地盘,曹操的势力必将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被逐渐拖垮。这便是曹操为何要不遗余力、倾巢而出地去讨伐陶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