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可狄仁杰看过他的卷宗,这孩子性子太烈,像匹没驯服的野马,如今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磨不动他的棱角了。“老师,您要是累了就回内院歇息,剩下的我来梳理就行。”

苏无名收拾着卷宗,轻声道。

狄仁杰点点头,由侍女搀扶着起身,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

苏无名正低头在纸上画着案情关系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极了当年自己在大理寺断案时的模样。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关门弟子,没选错。

秋意渐浓时,洛阳宫的使者来得勤了。

每次都是宫人在府门前高喊“陛下有请狄国老”,狄仁杰却总是以“偶感风寒”推脱。

他不是不愿见,只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武曌这两年越发急躁了。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着内宫,朝堂上的老臣被排挤了大半,连李昭德都被贬到了岭南。

她派人送来的奏折里,有要为武氏立七庙的,有要废黜李旦皇嗣之位的,狄仁杰看着那些字,只觉得喉咙发紧。

他辅佐她,是因为她有治国之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她似乎忘了初心。

这日午后,使者又来了,说是陛下在万象神宫设了宴,务必请国老赏光。

狄仁杰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沉默了许久,终是摇了摇头:“替我谢过陛下,就说臣今日头晕得厉害,实在动不得。”

使者走后,李元芳从廊下走进来,手里捧着件厚厚的狐裘:“狄公,天凉了,您还是回屋吧。”

他跟着年,从那个青涩的护卫,长成如今沉稳可靠的千牛卫中郎将,最懂狄仁杰的心思。

“元芳,”狄仁杰望着宫城的方向,轻声道,“你说,陛下会不会怪我?”

李元芳垂眸道:“陛下心里是敬重大人的。前几日我在宫门外,听见张易之在陛下面前说大人坏话,陛下当即就给了他两个耳光,说‘国老的心思,岂是你们这些小人能懂的’。”

狄仁杰苦笑一声。敬重?

或许吧。可这敬重里,藏着多少无奈,多少猜忌,只有他们俩知道。

当年武曌刚称帝时,满朝文武敢直言进谏的没几个,唯有他狄仁杰,敢在金銮殿上指着她的鼻子说“陛下不该重用酷吏”。后来她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也是他说“陛下若立子,百年后可配享太庙,若立侄,从未听说过侄子给姑姑立庙的”。

他们是君臣,也是战友,更是彼此最懂对方的人。

可如今,一个老了,一个也老了,当年的默契,渐渐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

九月的风带着寒意,吹得洛阳宫的宫灯摇摇欲坠。

狄仁杰坐在轮椅上,被李元芳推着,慢慢走进万象神宫的丹陛。

殿内空旷,只有武曌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身上的龙袍绣着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她的头发也白了,脸上的皱纹比去年深了许多,看见狄仁杰被推进来,手里的茶盏猛地一晃,茶水溅在明黄色的袖口上,她却浑然不觉。

“都退下。”武曌的声音有些发颤,挥手让周围的宫人都出去。

殿门“吱呀”一声关上,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还有推着轮椅的李元芳。

“陛下。”狄仁杰微微欠身,声音轻得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