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第2页)

他喉头哽咽,"如今亩产可达六百斤,若推广至江南,再辅以水车、筒车之利,天下粮仓可期!"

李治猛地将稻穗按在胸口,仰首长叹:"泼天之功!赵爱卿实乃朕之社稷栋梁!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封赵卿为"

"陛下且慢!"殿内空气骤然凝滞,炭盆里的火星爆开,惊得烛火猛地一跳。

李治握着稻穗的手微微收紧,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陈爱卿,这是为何?"

陈浮生抬起头,目光坚定如铁,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赶路的尘土:"陛下,当今天下,西征方为头等大事。”

“臣自南京返京途中,见河西走廊商队络绎不绝,百姓虽赞陛下雄图大略,却也为赋税劳役叹息。”

“敦煌城外,新添的坟茔一眼望不到头"

他声音发涩,"若此时大张旗鼓封赏,恐生怨言。

赵大人临行前曾与臣言,"愿以十年心血,换陛下西征无忧"。臣斗胆请陛下,将赏赐暂且封存,待西征凯旋,再论功行赏。"

李治凝视陈浮生良久,忽想起皇兄在世时,曾在御书房对他说:"浮生这孩子,胸中自有沟壑。"

此刻看着眼前臣子,他仿佛看到了皇兄当年的影子。

那个敢在太极殿与先帝席地而坐,纵论古今的青年,如今已成为能担社稷重任的栋梁。

案头碎瓷片映着两人身影,恍若一幅水墨丹青。

"若我大唐官员皆如陈爱卿,赵爱卿这般"

李治伸手虚扶,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起来吧。朕问你,对西征之事,你有何见解?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