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第2页)
此时屋外又传来脚步声,官袍上沾满灰尘的龙川白直入房内。
他也顾不得与上官云冲等人见礼,见得躺在床上脸如金纸的赵欣,差点跌坐在地上。
“侯爷…县主她怎会这般…”
龙川白刚从外面回府,就听得瑞云县主在府中出了大事,连衣衫都来不及换,便奔了过来。
他作为淮州府的府尹,莫说赵欣在他府中出的事,就是在淮州府境内任何一个地方出事,他都有连带责任。
“龙大人勿慌,出不了大事!你且先出去!”
上官云冲见得慌乱的龙川白,虎目一瞪,当先出了房门。
龙川白擦擦额头的汗,他闯进这房中也是不妥的,听得上官云冲的话,连忙又转身往外走,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而那老郎中听得又是县主又是侯爷的,年迈的身躯一颤,朝姜远作了个揖:
“原来是侯爷,县主乃千金之躯,老朽需避嫌!”
姜远见得老郎中转过身去,轻叹一声:“罢了!芷儿,带了酒精没有?”
上官沅芷闻言柳眉一拧:“夫君,您是想…”
姜远点点头:“处理外伤我也会的,事到如今管不了那许多,救人要紧!咱们谁也不说,也没人知道。”
上官沅芷担忧的说道:“若如此,她醒了怕是与你更纠缠不清。”
黎秋梧满脸怒意,她自也知道姜远会处理外伤,当年老道被人砍成那样,都被他救了回来。
但她却实是不想姜远亲自救赵欣,没有别的原因,赵欣纯属自己作的。
不但设计要害姜远,更想以自己的身死,将姜远置于险境,其心极恶。
“好了,梧儿别生气。她死了,对我们来说是大麻烦。”
姜远好声劝解黎秋梧:“你让府中下人去弄点饴糖水来。”
黎秋梧虽然怒气冲天,但也分得清轻重,气鼓鼓的出了房门去了。
姜远又对那老郎中道:“大夫,麻烦你将治刀伤的药留下,再帮开一些内服的药方,此事我会处理。”
老郎中将信将疑的看了姜远一眼,话到嘴边欲言又止,从药箱中拿出一些药散来,交待了用法之后,随杜青出了房门。
上官沅芷见得所有人都走了,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来放在桌上,也欲出去。
“芷儿,你留下,为为夫做个见证。”
姜远神色严肃,拦住上官沅芷。
上官沅芷点点头,寻了把剪刀过来协助姜远。
姜远拿了酒精将伤口的血迹擦净了,想来是酒精的刺激,赵欣睁了睁眼,见得姜远正拿着针线在帮她缝合伤口。
赵欣呓语了一声:“为什么…为什么还要救我…”
姜远头也没抬,像缝衣服一般,只五针就将伤口缝合,应道:“我是你的先生,救你是应该的。”
赵欣苦笑一声:“我回燕安也没什么好下场…我还设计逼你…你该让我死的…你为什么还要对我这么好…”
姜远很想告诉她,救她并不就是对她好,这两者区别太大。
但此时姜远也不敢说些狠话刺激她,只道:“为师一向心如菩萨,莫说你是我弟子,即便不是,我也会救。”
赵欣却是不理,偏执的说道:“如果…如果我受了伤,你才对我好…我宁愿多受些伤…”
缝合伤口时,姜远没冒汗,此时额头却浮出了汗。
赵欣的心理不仅是不甘为女子那么简单,已经有些扭曲式的病变了。
只是以往她掩饰得极好,或者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一旁的上官沅芷脸色很不好看,这赵欣还真赖上自家夫君了。
若是寻常女子也便算了,这赵欣包藏了祸心,害的还是姜远。
偏偏现在还不能看着她死,上官沅芷有好脸色就怪了。
“县主,请勿多言,我给你上药包扎。”
上官沅芷拿过金疮药粉,小心翼翼的敷在赵欣的伤口上。
赵欣此时才发现边上还有个上官沅芷,轻叹了一口,又将一双美目闭上了。
姜远用布擦了擦手上的血迹,剩下的交给上官沅芷就行。
刚才缝合伤口时,也只是在赵欣的衣衫上剪了个小洞,尽量避了嫌。
包扎之事,姜远就不宜干了,不可能像以前为上官沅芷治伤时,那般毫无顾忌的施为。
姜远出了房门,朝等在门外的上官云冲与龙川白点了点头:“没事了。”
龙川白听得这话,额头的汗瞬间止住:“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
上官云冲的脸依旧阴沉沉的:“今日你为她处理伤口之事,万勿传出去!”
姜远郑重点点头:“孩儿知晓,关乎名节大事,岂能外传。”
上官云冲叹了口气:“如今多事之秋,她又搞出来这么多事,但好在事情可控。”
姜远无言的摇摇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也幸好她没有性命之忧,否则……”
上官云冲欲言又止,到了嘴皮边的话又生生止住。
姜远拧了拧眉,问道:“岳父大人,为何欲言又止?”
上官云冲回头看了一眼龙川白,龙川白很识趣:“既然县主无性命之忧,下官先行退下了。”
上官云冲却是不再说了,只道:“经她这么一闹,回京的行程又要耽搁了。”
姜远见得上官云冲不肯再说,也不便追问:“如今也没办法,不可能将她一人扔在这里。”
经此一事,上官云冲对赵欣也极是不喜,哼了声:“只怕端贤亲王也要受连累了,她回京后,陛下不惩她,恐怕端贤亲王自己都上火!
到时,若她再来求你什么,万勿应她,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姜远叹了口气:“孩儿知道了。”
“你呀,有时候心肠太软!”
上官云冲早已不似从前那般,任何事都先责难姜远,如今已尽皆是疼爱之情。
上官云冲又交待了几句后,这才离了府衙回军中去了。
姜远让龙川白寻了几个丫鬟婆子,好生照应着赵欣,自此之后数日,再也没有去看过赵欣。
赵欣似乎也忘记了姜远,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是再不相见。
日子又好像平淡了,直到八月初,秋风泛起时,赵欣主动让丫鬟来请姜远。
而此时,赵祈佑也写来了信。
对,是信,不是圣旨。
信上言,让姜远速回京城,平东都护府有大事发生,他难以下决断。
并且,也直言询问了赵欣之事,让姜远将她一并带回。
姜远看到这信,反而放下心来,赵祈佑主动过问赵欣之事,恰恰说明,兄弟之间没有因此起隔阂。
若是赵祈佑不闻不问,这才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