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两本小册子(第2页)

这意味着,阳故新已经在吏部被除名了。

狗子说完后拱了拱手,这才随独臂老李去了。

姜远拿过其中一本册子翻开来一看,顿时被吸引住了心神。

“乖乖…啧啧…这么狗血的么…怪不得…嗯?他娘的,这是人么?!”

姜远摸着下巴又是自语,又是啧啧有声,随后又勃然大怒,令站在一旁充当保镖的杜青好奇不已。

他有心想看,但此时在公堂上,他又不好逾越,心里如猫抓般难受。

在鹤留湾住得久了,一代大侠的八卦之心愈发的重了。

杜青很好奇狗子给他送来的,是两本那什么样的小册子。

姜远足足了看了一柱香,才将手中那本册子看完,随后又拿起另一本。

这一本书页有些发暗,想是有些年头了,翻开一看,却是一本族谱。

姜远也细细看了一遍,冷笑一声:“旺财,将阳故新押出来。”

“是!”廖发才拱手领了命,带着两个禁军进牢里去押阳故新。

姜远随手将原先那本小册子递给杜青,他早看见杜青老往这边瞄了。

杜青装作不甚在意的接过,翻开一看,眼睛瞪得滚圆。

他虽是江湖中人,往日里放浪不羁,但终究是土生土长的大周人,对于礼法传统也极其重视。

这小册子里写的东西,让杜青额显青筋,恨不得抽了剑将堂下的陆君华捅死。

不多时,阳故新被押了上来,见得跪倒在公堂上的陆君华,眼神中慌乱不已。

姜远看着阳故新,淡声问道:“阳故新,见着你大哥,也不打声招呼么?”

阳故新闻言,慌乱之色变成了惊恐之色:“大人,下官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呵!你别下官下官的了,吏部已上奏陛下,革了你的官职!”

姜远不缓不慢的说道:“你说你这是何苦呢,候补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得了个县令,你偏偏要干蠢事!

你是怕陆君华牵连到你们?你不自作聪明出来耍机灵,未必会查到你们!

现在好了,别人是抄九族,你俩得抄十八族了,去到地下,但愿你们那些九族别将尔等打得魂飞魄散。”

一直沉默不语的陆君华听得这话,突然咆哮起来:

“你不可以这样!这事与他们没关系!你灭我九族就行,与阳故新没有关系!”

阳故新也喊道:“钦差大人,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何意,我就算擅判陆君华,所犯之罪,不过是革职流放!”

姜远冷哼道:“你们还嘴硬!本钦差不拿出些东西来,你们还在顽抗是吧!

陆君华,你更是打的好算盘,只诛你九族?!你所谓的九族与你有血脉关系么!

李家才是你的本家!而阳家么,也脱不了干系!想糊弄我?!”

陆君华听得这话,身形一软瘫倒在地,阳故新却依然大喊:“我听不懂你说什么!”

姜远伸手从杜青手中要过那本小册子,扔在阳故新面前:“要我当众念出来么?”

阳故新捡起小册子一看,眼神变得如针芒,突然将小册子撕了往嘴里塞。

“大胆!胆敢损坏证物!”

廖发才眼疾手快,一把捏住阳故新的上下颚一捏,将他的下鄂给捏脱了臼,并将他的双手关节给卸了。

阳故新错张着嘴,嘴里的纸张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模样狼狈至极。

姜远一拍惊堂木,喝道:“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以为撕了这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了么?!

哼,你既如此,本钦差就给你二人讲个故事。”

姜远咳嗽一声:“话说,四十年前,有一个姓李的富商,此人有一女待字闺中…这女子与自家商行中的数人私通,珠胎暗结。

李姓富商知此消息时,那千金小姐已有身孕五个月,大怒之下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都弄死了。

而那千金小姐到底是李姓富商亲生的,此时若强逼女儿堕胎,恐是一尸两命。

无奈之下,只能将其送往远在僻乡的远亲家,对外则称女儿得了急病,需寻地静养……”

姜远的记性极好,那小册子只看过一遍便能复述。

而小册子上写的故事,大致是这样:

这个李姓富商的女儿,在与他人私通怀了身孕后,被李富商以患病需要静养为名,将她送往远亲家避人耳目,五个月后,产下一子。

李富商极其恼怒,不仅是他这个做外公的不知道这孩子是谁的,就连他女儿也不清楚这个孩子的亲爹是谁。

李富商恼怒的同时也担忧,自家女儿干出这等丑事,若传出去怎能得了,自己的脸面往哪搁。

自己的女儿,以后如何再嫁?

李富商便将这个刚出生的婴儿抱出去送了人,送得远远的。

岂料李富商的女儿虽不检点,却是舍不得这个孩子。

但也知这事是极丑之事,也不敢硬跟自己的老父相抗,便使了银子,让下人打听出这孩子被送给谁家了。

当然,她也不敢要回来,只是悄悄关注。

收养这个孩子的,是一对无儿无女年过三十,居住在偏远山村的夫妇。

这家人姓陆。

这陆家并不太富裕,但却是耕读人家,且,这陆家的男主人还是个秀才,人称陆秀才。

陆秀才的学问不差,却是屡试不中,一直考到三十岁还是个秀才。

陆秀才心灰意冷之下,也不许那个做官的愿了,回乡种着几亩薄田,教一教村中的孩子,挣点束脩补贴家用。

陆秀才的妻子便在家养蚕织布,夫妻俩倒也和和美美。

但美中不足的是,陆秀才夫妻膝下无儿无女,平添了遗憾。

那李富商女儿生的那个孩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的陆家。

虽然这孩子长得不白也不胖,黑中还带瘦,但陆秀才夫妻却是欢喜异常,对其视为己出。

并且在这孩子身上寄予了厚望,陆秀才没有考中功名,但希望这孩子能出人头地,便给他取名陆君华。

陆君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三岁就会背千字文,十岁就能背诗经,十三岁便中了童生。

但陆秀才夫妻发现,这孩子聪明倒是聪明,却是一个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