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计策都在姜远处(第2页)

如若天下一乱,百姓又会听谁的?

而且军中的将领,也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各门阀士族,到时候说反水就反水了。

各门阀士族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敢如此逼赵祈佑。

伍泽点点头:“陛下也是担心这个,所以还未曾下决断。”

姜远道:“可转告陛下,要破这个局也不难!”

伍泽与夏千海眼睛一亮:“师弟,快快说来。”

姜远冷哼一声:“凡忠于朝庭的门阀士族子弟,只要在朝为官的,官职都升一升,给他们实权。

再将那些有二心的门阀士族子弟的官降一降,调去任闲职。

同时,再给那些二心士族的旁支子弟,给升一升官,给点小实权。

朝庭再给出有限的盐、铁专营的名额,每道路给一到两二个就行,愿为朝庭出力都可得之!”

伍泽身形一颤:“妙啊!如此一来,士族内部主支子弟与旁支子弟相斗,门阀与门阀间相争,让他们自己斗去!”

夏千海击掌道:“侯爷果真妙计,这尤如一桃杀三士,妙啊!不过,谣言又该怎么平?”

姜远笑道:“两位兄长,回京后可找昭宁公主,将此谣言难处说与她听,她自会知道怎么办!”

伍泽与夏千海对视一眼,见得姜远胸有成竹,也便不多问。

姜远心中则冷笑:玩舆论?老子就给你整个大的,报纸这个大杀器该亮相了。

论耍笔杆子,不只是门阀世家有文人,格物书院也有。

不仅有,还全是大儒与一群热血青年,看看谁胜谁负。

姜远又道:“再转告陛下,像江南与这淮州之地,罚没了这么多的田产,收归国库后,可禁止买卖、封赏。

江南道经钱家叛乱一事后,百姓流离,良田荒芜,可让陛下以引百姓回乡为由分田。

百姓所分之田,禁止买卖或转租,如果拥有田地的百姓犯了罪,其田产由户部收回。”

伍泽与夏千海一惊,忙道:“不可,这样一来,还是会激怒门阀士族。”

姜远冷笑道:“他们都敢倒逼皇权了,再坏能坏到哪去?

无妨事的,到时就说为引流荒在外的百姓回乡,谁敢阻拦便以坏社稷、伤百姓之罪处之。

百姓有田种,感激的便是朝庭,会渐渐剥离依附的门阀士族。

陛下也可拿出一部分皇家的良田来分,陛下的东西要给谁,谁人敢明着拦?”

若说大周最大的门阀,当属皇家。

伍泽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此时正好可借救灾之名,将淮州与江南道的田分上一部分。

先不动门阀士族的土地田产,动的是犯官的田产,且数量不大地域不广,激起的反弹应该不会太大。

再者,伍泽也有自己的想法,若反弹力度大,即刻叫停示弱便可。

姜远又道:“伍师兄,再转告陛下,当初我与陛下商定的计策,也可以实行了。”

伍泽闻言一愣,却是不问姜远与赵祈佑先前定下了什么计策。

但想来,姜远口中说的计策,定然也是针对门阀世家的。

伍泽突然松了口气,他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赵祈佑大张旗鼓的调兵,做出关门打狗之势,未必会真动手,只不过是亮出刀来给大家看看。

吓得着人最好,吓不着人还有其他计策等着。

伍泽再次上上下下打量姜远,这个便宜师弟了不得,难怪赵祈佑听得他落水,差点把龙案掀了。

原来计策都在姜远这里。

“祖父大人说的不错,这个小师弟是奇才啊。”

伍泽暗自感叹一声,笑道:“师弟,为何事事都让为兄转告,此间之事交给户部官员就是,你与我一同回京岂不更好。”

姜远摇了摇头:“我还走不了,还有六个县没有去巡视,抓着的那些恶吏还得公审。

若没我这个钦差来主持,百姓没有那么信服的。

我安排好事宜后,会尽快返京。”

话到此间,月已中天,该说的该聊的都聊了,也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临散前,姜远闲问了一句:“淮州府的新府尹是谁?”

夏千海:“龙川白。至于淮州府其余六县的县令,吏部已选出了人选,想来他们已抵达各县。”

姜远点点头:“那就好。只是那龙川白不是在济州干都水使么,怎的跑这来了?”

伍泽接话道:“济州漕运司已被樊解元暂代,龙川白在京中无根基,来淮州是最佳人选。”

姜远点点头,拱了拱手:“天已不早,伍师兄、夏兄,先行歇息吧。

明日你们还要快马回京,来回赶路着实辛苦,待得我回京后,咱们再秉烛畅谈。”

夏千海笑道:“侯爷,户部的同僚在此帮忙,若有做得不好之处,您多多包涵才是。”

“好说。”姜远笑道:“不过,淮州府的伙食差,他们不嫌弃就什么都好说。”

三人互打了个哈哈,各自散了。

后宅的杏树下,月光照不到之处立着一个佳人,却正是赵欣。

“天下为棋盘,又何苦只做棋子?你有扭转乾坤的本事,也该有执棋之心!我无男儿身,但你有。”

赵欣自语了一句,美目闪烁着精光,转身隐于月色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