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三百六十一个实习生(第2页)
此时这些学子才真正意识到,姜远以往常教他们的,为生民立命,并非只是一句装样子的空话。
“都是书院的好学生,你们来了,为师就能喘口气了。”
姜远仰天长笑,极为开心。
学子们却皆红了眼哐,他们实是难以想象,姜远也只是一个血肉之躯,身上却压着淮州府十几万人活命的重担,这些日子是怎么挺过来的。
“先生乃学生之楷模!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劳,愿为先生分忧!解百姓之苦!”
一众学子齐齐拱了手,微躬了身大声齐呼。
“好!好!”
姜远很是欣慰,连声道:“不愧是我格物书院出来的学生,先进衙门吃饭,晚些时候我再与你们商议。”
衙门不是很大,容纳不了一千禁军与三百多学子。
姜远便让花百胡带着禁军在衙门两侧的街道上搭帐篷,用作禁军与学子们的居所。
花百胡很是不解:“侯爷,我等禁军搭营帐睡大街即可,但学子们都是娇贵之身,怎能如此,不如征些民房。”
姜远正色道:“咱们是赈灾而来,怎可骚扰百姓,朱武关的将士也是如此,你照做就是。”
花百胡听得姜远这么说,便也不再多问,领了命,带着人去街道上搭帐篷去了。
廖发才眼珠子乱转,悄悄跟上花百胡,自来熟的搭讪:“哎,兄弟,我来帮你。”
花百胡刚才见得廖发才站在姜远身旁,知他是侯爷的护卫,也不敢怠慢,拱手道:
“多谢这位护卫兄弟,怎敢劳烦您。”
廖发才咧嘴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客气啥。我姓廖,你叫我老廖就行。”花百胡笑道:“原来是廖兄,久仰久仰,在下花百胡。”
“花兄弟客气。”
廖发才与花百胡边走边聊,暗戳戳的拍马屁:“兄弟,你这是什么官职,领的兵够多啊,真是威风…”
姜远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廖发才,也不去叫他,这货现在对领兵之事兴趣极大。
没事就往朱武关的那些校尉身边凑,打听这打听那的,竟然真的萌发了从军之心。
或者说,廖发才就是想领兵,而不是当护卫。
姜远原本打算等回鹤留湾后,将廖发才塞进讲武堂的。
后来想想,那货未必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去书院可别把其他学子带坏了。
姜远考虑着将廖发才塞到樊解元的水军,或者郎显的朱武关,让他从伙夫干起。
现在先让廖发才憧憬一下,等他进了军中,他就会知道马勺不仅能打饭,还能砸他的脑袋。
将军岂是那么容易当上的。
姜远让鹤留湾的护卫安排学子们用饭,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县衙书房中。
书桌之上摆满了各种纸张,防疫治疫的具体方案要写,修筑河堤的钱粮要统计,查访官员罪证,视察灾情,升堂断案,皆需他来操持。
“笃笃…”书房门突然被叩响。
“进来。”
姜远头也没抬,正拨着算盘计算着修筑河堤,以及灾民返村重建家园的银钱。
如今书院的学子们到了,他要加紧算出所需的银钱来,再分配出学子带着钱粮去往河堤与各个村落。
但赈灾不能只一味的发钱粮,这是极为不利的,还得以工代赈。
让灾民们有饭吃的同时,还要有活干有钱挣,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段时间,泷河县的灾民们有饭吃了,饿死的人也大幅减少,但盗抢之事却是频发,皆是因民心不稳所致。
书房门被推开,一个和风摆柳的女子端着一个托盘进得屋来:“先生,天黑了呢,先吃些饭食。”
姜远听得这声音,停下手中的笔转头一看,愣了愣:“怎敢劳烦县主亲送饭食。”
来人正是瑞云县主赵欣。
赵欣嫣然一笑,摆着水蛇腰走近书桌前,将托盘放在桌子上,盈声笑道:
“您是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哪有什么县主。”姜远拿起盘子上的馒头咬了一口:“我倒是没想到你居然会来。
此地不适宜你这千金之体,明日回燕安去吧。”
赵欣闻言美目一黯:“先生何故赶学生走?”
姜远正色道:“淮州大灾,瘟疫四起,流民遍野,你乃亲王之女,来此地实是凶险。
你留在此地,我还得派人保护你,你有赈灾之心足矣。”
赵欣美目流转,也正色道:“先生此话差矣,淮州百姓乃大周子民,我乃皇家之女更应做出表率!
学生有自知之明,外出赈灾自是不敢,但留在此处却是可以帮上先生的。
比如统筹钱粮,撰写布告,安民稳民,学生都可做得。
您调派学子前来,却将女子摒弃在外,是否觉得女子不如男?若是这般,就与您办书院的初心相背了。”
“咳咳…”
姜远也不知是被馒头噎着了,还是被赵欣的话给噎着了,脸憋得通红。
赵欣连忙端过一杯水来,抿嘴而笑:“先生勿急。”
姜远接过水大饮了一口,总算将那口馒头咽了下去,叹道:
“你如此伶牙俐齿,说得好似我不让你留下,就犯了滔天大罪一般。”
赵欣收了笑容,又道:“不是学生伶牙俐齿,古人言,衣冠未必皆男子,巾帼如何定妇人?
大灾当前,先生又何必拘泥于男女,又何须顾虑我之身份?”
姜远定定的看着赵欣,他倒是没想到她之气魄不弱于男子。
姜远想了想,终是点了点头:“也好。你在算章一道上,天资极高。
我正好也有许多东西要算,一些文稿方案要整理,你就留在县衙处理这些。”
“谢先生成全。”
赵欣闻言大喜,连忙福了一礼后,大眼睛眨了眨又道:
“先生,学生认为,我除了这些以外,还能做点别的,我乃亲王之女,若我出去巡视,也能起到稳民心之用。”
姜远有些惊讶,赵欣居然还能想到这一层,着实难得。
“好,准了。”
姜远点了点头,有皇家亲王之女在此,正好可以让灾民们知晓,朝廷对淮州灾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