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43章(第2页)

何大清在轧钢厂日子不短,自然知道这些。

秦淮茹说介绍弟弟们进厂,其实何大清是持支持态度的。

贾家的困境,其实就是没有把户口落在城市里造成的,贪图建国初期给农民分配的田地。

不过,话落到秦淮茹耳朵里,脸上马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开口问道:“就是说我大弟现在就可以进厂,小弟等上两年满十六岁了也可以进厂吗?”

“淮茹啊,其实介绍进厂不难。

我们院子里许多家都有男人在厂里上班,都是我帮忙介绍的。

但是不能说现在,也得等到厂里招人的时候才行。

没有工作岗位,怎么安排人进去。

还有,一般厂里招人,就算没正经读过书,但也要认识字的,不然领工资都不知道该怎么签。”

“我大弟二弟读过两年私塾,我们村早年也有个童生,在村里开私塾教识字,村里大多都能写自己的名字。”

秦淮茹有些骄傲的对何大清说道。

说起来,农村家庭能够给自家孩子取文绉绉的名字,其实一开始何大清就有怀疑。

现在知道秦家屯里有落魄童生,估摸着就是村里头稍微文雅点的名字,怕都是找这个童生给取的。

一个村的,读书人难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他教大家识字,大家给点束脩,也就能过日子了,总好过看着人饿死好。

“如果是这样我可以答应你,我们结婚以后,如果轧钢厂招人,我帮你大弟要个工作岗位。

但是你二弟,肯定是要等两年的,没十六岁绝对不能进厂。”

何大清也做出了答复,他的回答显然让秦淮茹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