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07章
回院子的路上,何大清看似无意的随便问着几个邻居在厂里的情况,跟着师傅学习到多少本事。 不过很显然,这年头抱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思想的人不少, 大部分人都还只是在师傅手下帮忙,学到的技术算不得多。
何大清也不以为意,本来就是随便问问,他懂勤行的规矩。
虽然建国了,可手艺都是自己早年学的,可不是国家培养的,凭什么无私的教会徒弟技术。
老师傅愿意手把手教会徒弟,要么就是徒弟把师傅伺候好了,觉得可信,或者就是再等两年,国家开始着手技术教育,仿照北方邻国建立起技工学校批量培养技术工人。
有了技工学校的存在,老师傅们才逐渐意识到时代变了。
就算徒弟不跟着老师傅学习,也能学到本事儿,甚至起点还很高。
而这两年进厂的工人,其实还真没多少学到本事的。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兴建156项重点工程,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激增,国家开始建立有计划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制度,技工教育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1953年,政务院决定由劳动部门对全国技工学校进行综合管理。
“一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工人技术学校标准章程(草案)》等,确立了我国技工教育的基本制度。
1958年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兴起,改变了我国单一的全日制教育结构。
建国之初,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只有三所技工学校。
到1958年,全国技工学校发展到四百多所,在校生近十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