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记住不公,但要保持公允之心(第2页)
刘徽是能干,还是当女儿的人,刘彻为难刘徽时可曾手下留情?
刘据不如刘徽,不如有不如的好。
以前卫子夫也曾想过,要是刘据能像刘徽该有多好。
可是,如今的卫子夫看得分明,不像刘徽其实更好。刘据现在没有一点不好。
刘徽为刘彻做了多少事,刘彻在对付刘徽时并未顾念过。所以,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怎么办?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对未来的未知,迷茫,卫子夫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战战兢兢,不敢让人看出一星半点端倪。
刘徽病好之后,照旧当差,而一直没有定下户部尚书人选,终于在开年后定下陈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桑弘羊高升后,户部尚书的位置一直悬置,由刘徽代理户部事宜。 当时的刘徽还兼任门下侍中的位置。
饶是如此,刘徽手里愣是没有让人挑出半分错。
满朝的臣子对上刘徽,不少人不禁生怨了,要是男儿该有多好。
一个人能干到刘徽的地步,绝无仅有,他们切身感受到,再看跟随刘徽的人,多少年,有本事的人包括陈荷一个女子在内都出头了。
可见跟着刘徽有前途。
若刘徽为男儿,虽然处境或许会比眼下难,只要刘徽熬过去,天下归于她手,大汉极有可能迎来另一个更辉煌的时代,岂不让人心生向往。
无奈刘徽是女子。
刘据无论有多平庸,在无数人眼里不过如此,可他是嫡长子,大汉太子,没有变故,他就一定会是未来的皇帝。
再能干的刘徽,也只能是刘据附庸。
刘彻定下陈荷为户部尚书,另外一个也算是争户部尚书人选的沈璧微微一愣,想象不到自己会输给一个陈荷。
不由拿眼打量刘徽,想知道在这之中,刘徽为陈荷出力几何?
那可是冤枉刘徽了。
举荐之后刘徽一个字再未于刘彻面前提及陈荷,在她手里办事,事情办得好与坏,虽然先前桑弘羊都跟刘彻提及过,到刘徽这儿,她也不过是公平公正的评价陈荷和沈璧两人的为人和处理事情的风格。
怕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悬空数月户部尚书的位置会落在陈荷身上。
如此,三省六部的长官,除了刘徽外,多了一个陈荷也是女儿身。
陈荷出列谢之。
朝臣们没有吱声,陈荷的本事功劳都够格,户部尚书她够资格。
心情实在复杂,虽然太子无所作为,架不住亲戚厉害。
看看三省六部的长官里,多少是卫氏血脉至亲的人?
啧啧啧,哪怕太子是个半死不活的人,大汉朝廷上的官员配置,完全可以保证他的位置稳如泰山。
无人知道,陈荷在谢恩之后,目光看向的是三省六部的位置,六部的长官算什么?走到这一步的陈荷冲的可是三省的位置,她是要当丞相的人!
随陈荷升任,刘徽把户部的事情正式移交到陈荷手中,也终于开始整顿各地的府学。
首先把胆敢贪墨府学银钱的官员拿下,证据都在跟前,由刑部和廷尉一道前去拿人,押解回长安再审。
府学,那可是大汉为各地孕育人才的地方,有人胆敢贪墨府学的钱财,胆大包天。
查实之下,刘彻下令将人斩立决,一个都不留。
随后刘徽开始整顿府学。为此,刘徽离开长安,如卫禧所愿的带上她,嗯,没带霍去病。
刘徽的目标明确,奔府学去的,没去之前,刘徽让人把府学内的各种情况都弄清楚,到了目的地,亲自和当地了解情况,比如各地的府学是什么样的人能进,是不是免去学杂费的。
悄悄来,随意去的刘徽,又一次捉了不少大鱼。不少当地的豪强想方设法的打听刘徽的情况,只为对付刘徽。
卫禧和刘徽一道真是开了眼了,竟然有那么多人想糊弄人的?
刘徽注意到卫禧惊讶不可置信的小眼神,露出笑容,道:“中间的人,他们的目的是想要把我们和百姓分开。倘若他们成功了,天下必乱。欲令天下安,须为民争利。”
卫禧听得分外认真,目不转睛的望向刘徽问:“流民的事绝非偶然,阿姐想好如何解决了吗?”
只是点一句,卫禧马上明白了。
“知道大汉是如何收税的吗?”刘徽不答反问。
“税人。按人头收税。”卫禧对这点还是了解的。
刘徽昂首道:“三十税一,听起来很少,实则多得很。无地百姓哪里来的钱交税?所以这样的税收制度是不妥的,须改。”
卫禧一下子瞪大眼睛,追问:“如何改?”
偏头不答,刘徽只端详卫禧,卫禧若有所悟的道:“地?”
“对,地。按土地收税。有多少地收多少税,如此一来就能解决一些问题了。但与之而来也产生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测量田地。”刘徽回答了问题,同时也提出问题,只为了卫禧继续思考下去。
“听闻在朔方城和河西,阿姐制过鱼鳞册,所谓鱼鳞册,是当地的田地。”卫禧发现一些早早发生的事,那么随之而勾起。
刘徽重重点头,没错呢,她早已经做好范例了,但到现在为止刘彻没有打定主意做。
皇帝没有下定决心去做的事,他们再怎么心急,有再好的办法都没有用。
是以,刘徽不急。天下乱不乱,皇帝不着急,他们急死也于事无补。
卫禧不可思议,刘徽在去朔方城时已经想得那么长远了吗?
“我当年去朔方城时就说过的,我会让朔方城成为一个典范。”刘徽很骄傲的告诉卫禧,语重心长的道:“有些事能够一步到位,不能当作不知道。况且,不把事情做好,如何能够让人相信此法可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卫禧再一次对刘徽生出敬意道:“阿姐做事周到,一心一意为大汉,是大汉之幸。” 刘徽凝望卫禧道:“禧儿,如果做官只为满足自己的一己利欲,不如不做。我自出生以来,得天独厚,为皇女,封公主。我站在了有些人一辈子奋斗都到达不了的顶峰,所以我想尽可能的为这个天下,为这天下的子民多做一些事。不确定是好是坏,但我想为他们尽一份心。你看那里翻田播种的人,他们所有的心血都在这一块地上,可是他们辛苦一年下来,或许都有可能吃不饱穿不暖。你我生来为吃喝忧愁过吗?”
被问到是否为吃喝忧愁过,卫禧缄默不语。
“普通人所求只是一顿饱饭,可是如果这一顿饱饭,那些人都要夺去,就不要怪他们揭竿而起。秦之亡于此。我们大汉要引以为戒,不可重蹈覆辙。”刘徽叮嘱卫禧,出来一趟,让卫禧看见民生多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看着普通人,将来或许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虽是为府学而来,刘徽更多带卫禧往乡间去,让卫禧知道耕种不易,天灾人祸,各有各的麻烦。
还有另一层,世族豪强的面孔。
以买田为名,卫禧亲眼见识到世族派出来的人怎么逼得人把家里的田地卖了,为了达到目的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用各种层出不穷的手段,比如放一把火烧了他们家,亦或者派人上门偷偷打骂他们的家人。
卫禧见识到了这个世间最丑陋的一面,那都是没有人告诉卫禧的。
不仅如此,刘徽还带她去看乡间的女子,她们都为一家努力,可是受到的对待却不公平。
“阿姐为皇帝舅舅做了那么多,可皇帝舅舅……那同样也不公平。”卫禧想起刘彻让刘徽喝酒喝得病了一场的事,心里一直都记得的。
正因如此,道出一句的不公平。
此时的刘徽和卫禧对视一笑道:“禧儿,我让你看到这些不公平,不是要让你说出来的。我只是想要告诉你,世间对女子过于苛责,我们想和男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上都需要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可是,纵然明知道前路很难,难如登天,我们还是想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为此不惜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
“在我们这一辈得不到的公平,或许在我们一辈一辈的人努力下,在将来的一天可能会得到我们想要的公平。我们要记住这份不公,但要秉持一份公心,因为我们如果失了公允,那也会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目标。
“他们会说,看吧,女子就是这样,天然的站在女子那一边。明明一直站在男人那一边的人也是他们这些男人,但他们好像看不见。他们自己能做,但却不允许别人做。
“禧儿,太懂人性,知他们的阴暗,算计,但又要忍着,利用他们的阴暗算计以达到目的,不容易。你还想像我吗?”
刘徽自己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无人比她更清楚。
不敢走错一步,唯恐落人于柄,可纵然这样,因为她做得太好,还是引起刘彻的忌惮了。
喜欢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请大家收藏:()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