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苑宁 作品

第270章 惬意的林清(第2页)

可实则不然,京官开销浩繁,人情往来、衣食住行,处处要钱。

也亏得他本就家底颇丰,若真是个毫无根基、仅凭俸禄度日的寒门官员,用这二百多两银子在京城养活一大家子人,恐怕捉襟见肘,时常要面临饥荒。因此,许多家境清寒的官员,便会选择以驴代步。一头健驴不过三、五百文钱,一年的喂养成本也仅在三两银子上下,无疑是实惠又俭省的选择。

――

那一头,天色依旧漆黑,林淡早已在户部衙门的直房里点起了蜡烛,就着那一点跳跃的昏黄光芒,开始埋首于浩繁的卷宗公文之中。

另一边,林清一直睡到天色大亮,阳光透过窗棂,在被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方才悠悠转醒。

他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手臂习惯性地往旁边一搭,触手所及一片冰凉,被窝里早已没了温度,显见他那位勤勉的二哥起身已久。

他也不着急,慢悠悠地起床梳洗,神清气爽。之后便去给祖母请安,和黛玉一起陪着祖母用早饭。

席间看着黛玉用调羹小口小口喝着粥的乖巧模样,心情愈发舒畅,在心中暗自琢磨他以后要是有了女儿,也要养成侄女这般。

用罢早饭,他便和黛玉一起,脚步轻快地前往书房,听朱先生讲学。

如今朱先生已为黛玉开讲《四书》中的《孟子》。

先生教学极有法度,深知黛玉年纪小且体质偏弱,每日只讲授一个半时辰,便会让她休息一刻钟,之后再教导一个时辰的棋艺或绘画,张弛有度。

林清每日雷打不动地在一旁旁听。

他虽早已读过这些经典,但温故而知新。更主要的是,朱先生不愧为当世大儒朱玄之子,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每每讲解经义,总能另辟蹊径,发前人所未发,让林清每每听得入神,只觉得如饮醇酒,受益匪浅。

在黛玉休息的那一刻钟里,林清有时会拿出自己近日所作的策论文章,恭敬地请朱先生点评指正;有时则会与先生探讨一些经史疑难,或是闲谈几句时事文章。

朱先生见他好学深思,也颇为喜爱,总是悉心指导,畅谈不倦。

待黛玉重新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时,林清便退回自己的书房,静心攻读诗书,或是练习文章。

到了晚间,估摸着他二哥该下衙回府了,他便将白日里积攒下的疑难问题整理出来,兴冲冲地跑去寻林淡探讨求解。

偶尔兴致来了,或是问题实在太多,他便又耍赖似的蹭在哥哥房里住上一晚。

这般日子,有良师指点,有兄长可依,有幼妹相伴,读书进益,生活无忧,林清只觉得心胸开阔,畅快无比。

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他每日埋首书卷,只觉得思路格外敏捷,记忆分外清晰,所学所悟,往往能举一反三,真正是事半而功倍。

林清的日子过的惬意无比,可京中另一户人家正如烈火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