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黑影(第2页)

陈有义在与朝廷扯皮,但对邵云安还是挺“有义”的。

邵云安和王石井前脚回到忠勇村不久,来自广南府的糖浆、杨梅和枇杷就送过来了。

枇杷是个好东西啊!

杨梅和枇杷运过来要赶紧处理,有些已经坏了。

枇杷做成枇杷膏,止咳润肺;吃不完的杨梅就拿来泡酒。

别院在他们回京的这段时间已经扩建完成,只是细部还需要继续完善,扩建好的房屋也需要晾一晾。

他们不在村里,赵大叔带着村民们很是精心地扩建了别院,邵云安很是感谢大家。

郭子榆在京城考试,永修县的政务却是井井有条。采茶制茶季,一车车的鲜茶送去县衙的制茶所。

总算是把广南府送给他的枇杷、杨梅都处理完了,邵云安还是挺心疼的,烂了好多。

夫夫两人各忙各的,也就晚上睡觉的时候能说一会儿话。

枕在王石井的胳膊上,邵云安算时间:“会试成绩应该出来了吧?”

王石井也不确定,毕竟他也没考过,不过他还是说:“大郭哥这次如果不中,明年还有一次。

他只要拿到进士的身份就行,多少名无所谓。”

邵云安道:“只要大郭哥拿到进士的身份,永修县这边找到合适的人做县令,咱们还是得想办法把大郭哥弄去京城。”

权势这东西,过期不用就作废了。而且只是把大郭哥弄去京城,又不是让他做什么,邵云安完全不心虚。

王石井同意:“大哥日后也是要回京城的,放子榆一个人在永修县也不合适。我看他其实并不喜欢做官。”

邵云安深以为然地点头说:“大郭哥的性子我感觉他更适合做老师,当官太累了。”

第二天忙完了今日份的制茶工作,邵云安看看时间,提了两罐杨梅酒、两罐枇杷膏出了门。

侍卫要跟着,他没让,反正一会儿就回来了。

主要是侍卫跟过去,赵大叔一家会紧张,村子里安全,没必要搞得紧张兮兮的。

现在整个忠勇村除了那么几户之外,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好过,开垦的荒地也多了。

衙门里有钱,朝农户们催缴的税就少了,这也是郭子榆力主的。

乞讨过七年的他太清楚百姓们的日子有多难熬。

县衙因为制茶一事挣了那么多银子,除了上缴的税银外,能给百姓们省一点是一点。

别说,不管是蒋康宁还是郭子榆,在永修县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都很高。

原本换了一个县令大家还担心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会难过,没想到这位县令比蒋县令还要开明!

因为税银少了,忠勇村的男丁只需服忠勇侯发布的徭役,大家也不怕哪天被征发拉走送去边关打仗。

不知多少人家想把女儿嫁来忠勇村,结果就是忠勇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外嫁了。

邵云安提了东西亲自登门,可把赵大叔一家给吓得差点跪了。

赵河在京城照顾儿子赵丛博,赵元德跟着回村后却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赵元庆两口子现在负责家中果酱的生意,赵元庆还要帮着爹打理村中的事务,整个人也明显沉稳了不少。

赵大叔家现在的好事也是一桩接着一桩。

二儿媳李彩娟嫁过来后孕果没少吃,可就是一直没怀上。

结果今年的新年刚过,李彩娟又是想吐,又是头晕。找孙阿爷过来一瞧,嘿,怀上了!

赵大叔和刘婶高兴地四处还愿,这一胎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开枝散叶了!

所以邵云安这边一过来,刘婶在最初的紧张过后,就把花生、枣子什么的都摆了上来,让邵云安多吃。

刘婶的原话是:“郡郎年纪还小,不着急,过上几年肯定能怀上!

侯爷和郡郎如今家大业大,可要多生几个才行!”

刚拿了花生准备吃的邵云安当即就剥不下去了。这个时代你跟人家说你不想生,这村里的婶子没一个能理解的。

哪怕四婶当时理解了,现在在府里遇到还是会念叨他两句让他再多生个孩子。

原因也是——侯府家大业大的。

邵云安勉强剥了手里的那个花生吃了就没再动了,赶紧转移话题。

他这次带来的两罐枇杷膏,有一罐是拜托赵大叔拿给王大力。

他们这次回来邵云安只有几次远远地看到在地里劳作的王大力,他不会去和王大力说话,王石井更不会。

前两天见王大力在地里似乎在咳嗽,邵云安让赵大叔把枇杷膏拿给对方,但也不要说是自己要求的。

赵大叔感慨:“瑞郡郎就是心善。”

邵云安道:“嗯,老天爷知道我心善,所以关照我嘛。”

赵大叔笑了。

跟赵大叔和刘婶聊到天黑了,估摸着王石井也回来了,邵云安就起身准备告辞。

赵大叔让赵元庆送他回去,邵云安也没让,他提盏灯笼走就是,又不远。

挥别赵大叔一家,邵云安提着灯笼往家走,走出赵大叔家的范围,他低声哼起来英文歌。

再过两年,他或许连英文怎么说都要忘了。

远远得就能看到自家大宅外挂的灯笼,邵云安加快脚步。

急着回家的他没有发现身后窜出了一个黑影。

下一瞬,邵云安的后脑被什么狠狠砸了一下,猛然而来的剧痛中,他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