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各自的收获
八月底,参加完乡试的郭子榆回来了,邵云安给他举行了盛大的考试结束庆祝仪式,弄得他是哭笑不得。
郭子榆倒是明显瘦了,看得出这次考试他还是付出了许多的心血。
回来的郭子榆在别院好好休息了一天才回衙门报到。
这一天,他在别院与邵云安和王石井也谈了许多。
对于仕途,郭子榆其实没有任何的野心,甚至他一早就断了继续读书科考的打算了。
这回成为永修县的县令他纯属是被赶鸭子上架。
考完试后,他在府城也与蒋康宁这位知府详谈了一番。
他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个县令,帮邵云安和蒋康宁管好永修县。
但他还是希望蒋康宁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人来接他的这个位置。
如果要郭子榆选,他更希望能永远做侯府的管家,能帮王石井和邵云安忙生意上的事。
官场,他是真心不喜欢,也自认不合适。
蒋康宁也坦诚说了,当时的那种情况他唯一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就是郭子榆。
郭子榆先撑上两年,只要敕南府茶府的招牌打出去,制茶这一块稳定了他就能抽出精力来选一个合适的人接手。
一听自己可以不用一直在县令的位置上待着,郭子榆可是松了好大一口气。
不过蒋康宁也劝说郭子榆无论如何还是要继续往上考,争取拿到一个进士的身份。
这样郭子榆日后即便不做官,那他去国子监做一位博士也是可以的。
郭子牧是王正君了,作为王正君的兄长,也要有能拿得出手的身份。
蒋康宁拿自己举例,他的兄长蒋康辰虽说一开始是帮着君后做买卖上的事,但现在也在逐步抽离。
对上位者来说,商人总归是不入流的,也不是真有大才的人去做的。
郭子榆表示他会认真考虑蒋康宁的建议。
听郭子榆说了蒋康宁的说法后,邵云安也表示赞同。他也觉得郭子榆不考太可惜。
考不考得上再说,但不能放弃能考的机会。郭子榆的性格稳重,心思细腻,不做官也可以做大学教授嘛。
至于侯府做生意的人,那不缺,先不说从村里带过去的,就是君后和皇上手里也是有人的。
邵云安都不打算真的做恒远侯那样的全国首富,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帮皇上和千岁挣钱。
那这人手的事自然有皇上和君后去操心。
三人坐在后院边说边饮茶,郭子榆的脸上也带着少见的愉悦笑容,曾经他眉心常有的心事重重如今都不见了踪迹。
“安哥儿不仅有大才,他该谦虚的时候也懂得谦虚,且心有大善。
他回来了,不改姓是因有所顾忌且牵扯到紫微星。
你还是要放宽心,安哥儿回来后与你没有隔阂,孝顺长辈,你该高兴,莫要再想以前的事。”
暗处,老正君低声劝慰粟辰逸。
说来,邵云安是老正君这一脉的嫡亲孙子,孙子能平安找回来,夜里他也不知流过多少泪。
将心比心,他自然也是把粟辰逸对邵云安的过于紧张看在了眼里。
粟辰逸看着与郭子榆说说笑笑,又很自然地由王石井给他斟茶的儿子,眼角泛红。
“小爹……我知道,我太紧张安哥儿了……
可一想到他在我不知道的地方被人虐打,被人欺负,我连他成亲都不知道,我这心……”
粟辰逸揪住胸口的衣裳,老正君拍拍他:“这世上的事多数难十全十美,安哥儿能回来比什么都强。
小爹曾以为这辈子到我入土的那日,或许都等不到他回来。
可他不仅回来了,还能立下如此大功,让我代家上下从隐忧中脱身……”
老正君握住粟辰逸的手臂,把他带离此处。
“辰逸,把心放宽,咱们的安哥儿已经回家了。
咱们是没看着他嫁人,但他现在日子过得舒坦,石井也好、两个孩子也好,都是真心对他,这比什么都强。
至于孩子,不着急,他现在还小,怕疼怕不自在都正常,等过上几年他说不定就想要了。
你想想,等他有了孩子,你也是做爷爷的人了,说不定那时候战骁也给你生了孙儿呢。”
粟辰逸笑着擦掉眼泪,转而搀扶住“婆母”。
“小爹说的是,我是该放宽心,不要总是想以前……”
“婆媳”二人低声说着话走了,王石井状似不经意地朝刚才两人所在的阴影处看了眼。
对于粟辰逸的精神状态,王石井也是听自家媳妇儿解释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心病叫“抑郁症”。
不过王石井也相信,有媳妇儿在,“岳母”的抑郁症会好的。
郭子榆休息了一天后继续回去兢兢业业做他的县令,这次的考试,他自觉还行。
蒋康宁也与他说了,如果他这次的乡试高中,那来年会试前,府衙这边会派人送他进京赶考。
届时县衙的事由县丞暂代,所有费用府衙这边一应报销。
只要郭子榆能顺利拿到举人的功名,那他这个县令就坐的名正言顺了。
如果能拿到进士,哪怕是同进士出身,那就是锦上添花。
日后郭子榆不做县令,去国子监至少也能得个助教的差事。
郭子榆感念身边的这些人对他未来前程的谋划与考量,他无以为报。 唯有尽力做好这个县令,让邵云安与蒋康宁对永修县和敕南府未来的设想能达成,才能报一丝恩人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