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虎行关之行(一)
去往虎行关的路上,因为带着许多的辎重,蒋康辰足足走了快两个月。
回京可谓是轻装简行,蒋康辰是归心似箭。
一想到一件大事,想到自己怀里贴身放着的一封信,蒋康辰依旧难以控制的头皮发麻。
若事情当真如他们猜测的那样,那云安他!
车轮滚滚,骡车也十分的颠簸,蒋康辰摸了摸胸口放着那封信的位置,思绪不由飘远。
※
代家满门统领着大燕国二十万的军队,分别驻守“虎行关”和“哭夜关”。
燕国没有一个将领,没有一个武将家族手中掌握着如此庞大的军队。
而“虎行关”和“哭夜关”是燕国最重要的两道关隘,直接关系着燕国腹地的安危。
可以说永明帝把自己的背后安全都交给了代家,或者说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代家。
若换成别人早就拥兵自重、功高震主威胁到帝王的统治了,更何况君后也出自代家。
所以也不怪文臣对君后 一直以来的反对与忌惮。
上书永明帝削弱代家兵权的折子从未断过,永明帝却是不为所动。
他们哪里知道不是代家把控兵权,而是永明帝根本不放心把兵权交到别人的手上。
三公五侯一王将,唯一的亲王罗荣王不管事。另外几家只有这一“将”最令永明帝放心。
永明帝是绝对不会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三公五侯之中任何一方势力控制的将领的。
而另一方面,代家始终的低调、内敛、谨慎与谦逊也是永明帝如此放心的最重要的原因。
代齐攸入宫后从不为代家谋事而是尽心尽力辅佐永明帝,也同样令永明帝放心代家的忠诚。
燕国的死敌胡哈尔国如果攻克了“虎行关”和“哭夜关”这两个关卡,便可长驱直入燕国的腹地、挥师京城。
所以这两个关卡也是燕国重兵把守的重地。
“哭夜关”由代老将军的长子代明军携其子代战厉把守;
“虎行关”由代老将军的次子代明荣携其子代战骁把守。
王石井被征发服役的地方就在虎行关,他也是代战骁统领的先锋军的一位百夫长。
代明军所统领的大军被称为“飞鹰军”,代明荣统帅的大军被称为“翼虎军”。
作为燕国的第一将军,袭承了“大将军”封号的代明军镇守在最危险、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哭夜关”。
骠骑将军代明荣与他的兄长一样,常年镇守边关,以边关为家。
两兄弟与他们的父亲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燕国的边关。
他们的儿子也是子承父业,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兵作战天赋,小小年纪便随父亲镇守边关。
代战骁就如他的名字,骁勇善战。
他十二岁带兵上阵,十四岁便被封为左都尉,如今刚不过弱冠之年就已是正四品的武威将军。
以代战骁的能力和家世,他该是京城不少勋贵家愿意结亲的对象,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嫁给代家的这些常年驻守边关的男人不仅时刻要提心吊胆,还很可能做寡妇(夫)。
虽说代家现在的男人都健在,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扬战事后他们还能活下来。
再者代家是顽固的保皇派,一家子的硬脾气,与世家大族的三观不合,也不是他们属意的结亲对象。
得君后之命前来“虎行关”的蒋康辰走了快两个月才抵达虎行关,这是他这辈子走得最远的路了。
要不是靠着邵云安给他做的阿胶糕和蜂蜜红枣膏,还有给他的两根山参,他可能早就倒在路上了。
越往“虎行关”前行温度越低。明明已入春却仍如在深冬,风吹在脸上刮得脸都生疼。
但不管多么艰难蒋康辰都不曾退缩过。
对他来说再苦一些他都无所畏惧,只为了心中那永不会熄灭的希望之火。
蒋康辰带着辎重和最重要的一批“货”在禁军的护送下终于安全抵达翼虎军的军营。
在营地外禁区拦下他们的守卫看了蒋康辰拿出的君后手谕后立刻派人速速去通禀大帅。
骠骑将军代明荣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得知君后千岁派人前来送辎重,他惊讶极了。
他最近没收到户部或兵部的辎重补给信函啊?
而且就算是户部或兵部没来得及发出信函,也不该是君后派人来送辎重!
代明荣马上派人去寻代战骁,让他带人去迎并问明情况。
一路风尘仆仆的蒋康辰被虎行关的将士们热情地迎进了大营。
不仅是因为他是君后千岁派来的,最主要的是他带来的将近2000车的辎重!
2000车辎重对驻守虎行关的兵马所需那是杯水车薪,但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啊!
这对在边关吃饱肚子都是奢侈的将士们来说,这2000车辎重的慰问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土仪!
蒋康辰被引入帅帐后先行行礼:“卑职内廷书记蒋康辰拜见骠骑将军。”
随后进来的军中士卒抬着大大小小的藤箱还有大小不等的陶罐欢天喜地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