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呼吸不过来的里正
王石井傍晚的时候才回来。
这时候,里正已经从县衙回来,把红火火的,盖了官印的几份地契交给邵云安了。
王石井刚露面,就遭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风言风语”。
“石井,你家的花了将近200两银子,买了很大的一块宅地和三十亩地!”
“石井,你家的不是把卖石头的银子都花了吧?”
“人家石井家的会挣钱,听说卖了县上的瓷器铺掌柜几张图,就得了好多银子。”
村里人哪有花银子如此大手笔的。那县城的有钱老爷们才会如此花钱吧。
对平日里花个几文钱都要斤斤计较一番的村民来说,王石井自从分家后的“买买买”,真的是震碎他们了。
王石井理都没理这些故意说给他听到言论,带着一众背篓满满的小伙子回了家。
邵云安一看他们各个满载而归,笑得眼睛都弯了。
王石井让王青去借了秤,当场称重,称完就给钱。他们采回来的鲜叶也都是龙井古树茶叶。
王石井让跟他去的七八个小伙子按照一芽和两芽分别收纳。
看起来成色最好、采摘的鲜叶品相也不错的,王石井给了150文一斤。
两芽的,采摘的品相也一般的,给了50文一斤,中等的就80文一斤。
邵云安没管,他只管给王石井钱袋子。
要不是山里的茶树不多,这些小伙子都不愿下山。这一斤“树叶子”就这么高的价钱收,比卖肉都划算!
要邵云安说,那可不是比肉都贵。
“未来”,现存的那三棵大红袍母树产的茶叶,那是一两黄金一两茶。
而且你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每年就那么丁点产出,绝对的奇货可居。
现在的市面上,只有用来做煎茶的茶砖。他做出来的新茶,只要打开市场,那绝对的财源滚滚。
到那时候,鲜叶的价格恐怕还会涨。
古茶树的鲜叶,值这个价钱。以后若种植了台地茶,那收购价格就不会这么高了。
累归累,可拿了钱,每个人都是心满意足地离开,强烈表示若还要鲜叶,就找他们去取摘。
等人都走了,王石井才解释为什么他给的收购价低于邵云安的计划。
邵云安说过,古树茶叶春天采才最好。如果来年春天还可以采,到那时他再加钱。
而且这次带去的的人刚开始采茶,肯定会有采的不好的地方,他就不给那么多了。
品质差的和好的之间,若收购价相差太多,那大家以后就都会去采最好的。
邵云安说过只要是他制的茶,哪怕最差的茶也有人买。
最优的鲜叶毕竟是少数,所以王石井就加了次等鲜叶收购价。
邵云安用嘴唇点了下自己的食指,又点在王石井的嘴唇上,不吝夸赞:
“很有生意头脑嘛,再接再厉哈,以后收茶的事都交给你。”
王石井拉过邵云安,把自己有些干裂的嘴唇印在邵云安的唇上。王青急忙拉着妮子进了厨房,非礼勿视!
这一趟一共收了有将近300斤的鲜叶,可以说把秀水村山上能摘的茶都摘了。
由此也可见,秀水村山上的古茶树数量不少。也或许,整个永修县境内的山上都有古茶树分布。
西山那20多棵古茶树,邵云安和王石井一共也就只采了150多斤的鲜叶。
因为是保护性采摘,超过10米的大树高处的鲜叶也都没采。
邵云安打算等这阵子忙完,让王石井没事就上山给那片茶林浇浇(灵泉)水。
这样保守估计,来年清明谷雨前,那片古茶林的鲜叶数量至少能到200斤。
这一趟又收了将近300斤的鲜叶,这也是之前村民们自己采摘过山上的茶叶拿到县上去卖。不然数量会更多些。
西边的山王石井没带人去,那是他们自家的,虽说还没买下来,但也先预着了。
他着人把村里其他山上的安全地带都跑了一遍,零零散散加起来有四五十株老茶树。
不过可能每年去采摘的村民多,茶树上有螃蟹脚,但品质没有西山上茶树上长得好。
螃蟹脚王石井采了也不过10斤,他没给钱,只说以后大家看到了可以采回来,他们也收。
邵云安看过这些鲜叶,又尝了尝味道,说:
“这些茶树可能明年需要轮休一年。古茶树不能连年采摘。这味道明显不如我们在西山上采的。”
王石井:“王杏他们还打算清明节前再去采呢。”
邵云安:“你跟他们说,忍一年,来年我加钱收。
不然这样采下去,那些古茶树的品质会受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那反而得不偿失了。”
王石井受教地点点头,回头他就跟王杏他们说说。
采了这么多鲜叶,晚上又要忙活了。
邵云安早早做了饭,吃完后两个孩子自行去安排自己的事情,他和王石井处理鲜叶。
鲜叶要先摊晾开,邵云安还需要撒一些灵泉水,提升一下这一批鲜叶的品质。
村里人不是不怀疑里正家收那么多红酸果、野桃子做什么,有那么几户人家猜出了是不是要做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