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煎果 作品

第648章 潜移默化(第2页)

从前,他不解其意,如今知晓其中好处,才领悟大王先见之明。

环目西望,不少农人赶着牛,推着犁,在田中翻土。

“曲辕犁?”薛绩面露惊讶,“这器具果真好用么?”

此前,大王命宇文侍郎研制出来,推广到京畿道诸县。

本以为大王只是突发奇想,以示爱民之心。没想到,这曲辕犁几乎家家户户可见。

衙役笑道:“这曲辕犁可是一大利器,乡人们用过都说好。”

“从前用首辕犁,须得两头牛拉,如今这曲辕犁,只需一头牛,不知省了多少人力畜力。”

薛绩赞叹不己,用此犁耕田,效率何止提升一倍?

耕的田多了,种的粮食也多,才使今岁大丰收,养活更多的人。

难怪大王如此重视,命军器监一刻不停地铸造,又低价售予百姓。

这曲辕犁看似不起眼,却潜移默化地提高生产。国力为何强盛,便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进步积累起来的。

“于微末处见大势,于无声处听惊雷。”薛绩钦佩之至,“大王着实高瞻远瞩!”

至于翻土,也是有讲究的,需在冬至之前,所谓冬节前犁金,冬节后犁银。

这时翻土,可使土壤松软,深埋秸秆、枯草,更为肥沃,同时,祛除虫卵,避免虫害。

田垄上,薛衍边走边看,时不时请

教一番。

忽见数条沟渠堵塞,他不由蹙眉,引水灌溉可非小事,绝不能疏忽。

“张贴一条布告,征民夫三十人清淤,不得有误。”

“是!”

这农闲时节,刚好可以用来兴修水利。

太阳逐渐偏西,到了酉时。

薛绩回返长安城,恰逢暮鼓敲响,传遍三大内、宫城、皇城,与外郭城一百零八坊。

八百声后,各坊坊门关闭,宵禁开始。

薛绩领着一众武侯,西处巡视,走到崇贤坊华严寺外,忽见人群聚集,围着一个老丈,一丝丝酒香若隐若现。

“宵禁之时,谁敢造次?”武侯一声大喝,惊得众人作鸟兽散,惟有那老丈手忙脚乱地攥紧酒葫芦,来不及跑路。

薛绩皱了皱眉,按秦律,犯宵禁者,鞭笞二十。

武侯心有不忍,低声道:“明府,这郭老头曾是酿酒人,妻子早丧,儿子儿媳也没了,只有一个小孙儿相依为命。”

“您看这,能否通融?”

“官老爷恕罪,老朽再也不敢了!”卖酒老丈匍匐在地,一迭声地告饶。

薛绩看他满头白发,腰背佝偻,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叹道:“起来吧。”

“鞭笞可免,不过,你需代官酿三日。”

“若酿得好,可予你工钱。”

老丈一时怔愣,不知作何反应。

“这是薛明府。”武侯忙道,“为县衙酿酒,这可是旁人求之不得之事,你这老丈,还不快谢恩!”

为县衙做事,若得薛明府一句夸赞,这偌大长安县,谁不高看一眼,纵然市井无赖见了,都得掂量一番,不敢随意欺负。

老丈忙不迭地磕头:“谢薛明府大恩!”

薛绩挥手笑道:“宵禁时分,勿要在外逗留,赶紧归家去吧。”

“是……是!”老丈千恩万谢地去了。

众武侯皆赞:“明府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