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改朝换代(第2页)
“就在一刻钟前,特命卑职巡视内城,莫要打扰孔参军勤学苦读。”
孔德龄合上五经正本,叹道:“鲁王将我们弃如敝履,瑕丘必然守不住。”
皂班骇然:“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久居深宫,甚少领兵作战,威望不足。”
“我本以为鲁王能征善战,可匡扶社稷,却不料,他只顾一己之私,心中全无兖州百姓。”
“郑国日薄西山,我齐鲁大地,十州军民,不如另投明主。”
皂班转念一想:“孔参军是说,秦王?”
“正是!”
“秦王纵横天下八道,声势最盛,依我看,一统神州者,非他莫属。”
“贸然投靠,不知秦王能否接纳?”
“不必忧心!”
“秦王仁德,河南道二十三州广为流传。”
“昔日,他屡次开仓放粮,任由百姓领取。又将五万降卒释放,让他们返回家乡。”
皂班连连点头:“此事卑职也有耳闻。”
“据说,秦王怜悯,赠每人一袋粟米,五万儿郎这才安然返乡,未在途中饿死。”
孔德龄笑道:“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
“秦王既是明主,也是仁主。放眼天下,不归顺于他,又该归顺何人?”
说到这,他召集县中官吏,将皇甫懿弃城而走之事一一道来,惹得群情激愤。
见此,他朗声宣布,开城门向秦王投降,众人皆无异议,反倒齐声附和。
孔德龄暗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不外如是!”
翌日,东方既白,霞光照耀着整座城池。
孔德龄命人打开城门,携一众官吏,以及兖州地图、户籍、田亩,向秦军投降。
高楷听闻禀报,笑道:“皇甫懿恐怕也想不到,他前脚刚走,后脚,瑕丘城官吏、军民便开门投降。”
崔皓讽刺道:“他将满城军民弃如敝履,莫非还指望他人愚忠至死?”
徐晏清笑了笑:“这位孔参军倒是果决,竟能说动一县官吏,军民,尽皆归顺。”
唐检道:“此人出身曲阜孔氏,乃圣人苗裔。”
“据闻,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颇得兖州百姓敬重。”
“徐智远、徐豪父子接连派人请他入朝为官,不过,他一一谢绝了。”
“这是为何?”
“听说,他一心钻研学问,为西书五经作注释,并开办学堂,致力于授业解惑。”
高楷称赞:“此人倒有孔圣人风范。”
王景略心生憧憬:“为圣人传承经典,实乃我辈楷模。”
崔皓、徐晏清点头附和。
不多时,高楷率军入城,至县衙,收下地图、户籍、田亩,笑道。
“孔参军深明大义,不堕圣人门楣。”
孔德龄惭愧道:“下官区区循吏,才疏学浅,不敢当秦王夸赞!”
高楷看他一眼,心中惊讶,此人气运寻常,不过一道红气。然而,竟有一卷卷书籍若隐若现。
唐检称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倒是名副其实。
“孔参军开门归顺,省却一番厮杀,可谓大功一件。”
“今授你为兖州刺史,治理一方水土,还望你莫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