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得天独厚
这一日,高楷率军来到襄邑城外。?8\8`d,u^s_h*u+w+a`n\g~._c,o.m!
一路所见,河流纵横,桑树广布。
“十月深秋,宋州尚且暖和,倒是个好地方。”
唐检附和:“宋州土壤肥沃,又有水利,植桑养蚕之风盛行。”
“听闻,天下绢分八等,宋州独占两成,曾为皇家贡品。”
王景略颔首:“宋州十县之中,柘城有一条大沟,长满柘桑树,因此得名。”
“宋城以南,睢水、涣水环绕,两河之间亦桑林繁盛。”
“襄邑更以织锦闻名,素有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之说,为宫中织染署常客。”
“可惜,季节不再,未能一睹昔日盛况。”
高楷若有所思,宋州地利得天独厚,有产业链,有名气,又背靠运河,交通便捷,兴许可成为纺织业中心。
若要藏富于民,这可是一大利器。
不过,万事开头难,先得平定乱世,再谈其他。
不知不觉,众人来到一条沟渠旁,对岸,一座小城伫立在平原之上。
“这便是通济渠么?”
“正是!”
“通济渠起于洛州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淮河,全长一千二百余里。”
“渠面宽达西十步,可通行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
“那又是什么?”
“此为停顿之所,据闻,乃昔年修筑运河时,劳役聚居吃饭、休憩之地。”
“因每一座馆驿到饭棚处,约为六里,故俗称六里饭棚。”
高楷赞道:“水波浩淼,首通天际,运河才是南北大动脉。”
只是,战乱十多年,运河年久失修,诸多地段己然堵塞,无法通行,使百舸争流之景不复见。
待天下一统,定要派人疏通,重新连通南北。
说话间,众人渡过运河,来到襄邑城下。
眼前之景,却让人大吃一惊。
城墙上,血迹斑斑,护城河腥臭浑浊。
城门大开,吊桥放落,似乎毫不设防。
然而,不见半个人影,也无鸡鸣犬吠。
此刻夜幕降临,天地之间一片苍茫,高楷下令,在城外扎营。
这时,忽闻数个小校大喝:“何人来此?”
“老朽乃城中人氏,特来拜见秦王!”苍老之声,在溶溶夜色中响起,低不可闻。
唐检眉头大皱:“奉宸司探知,襄邑城空无一人,疑似诛杀殆尽,怎会留这一个活口?”
“恐怕其中有诈!”
高楷凝视一眼,沉声道:“老丈年迈佝偻,手无寸铁,并无威胁,让他进来吧。·9*5·t`x?t...c\o!m*”
“是……”
不多时,老丈匍匐在地,双手捧着些许粟米,身旁蹲着一个陶壶。
“老朽身无分文,只能以区区陋食,迎接王师。”
“还请秦王恕罪!”
众人一见,却觉心酸。只因粟米中满是杂糠,壶里非酒,而是清水。
这老丈更头发花白,瘦骨嶙峋。
“快起来!”高楷虚扶一把。
“谢秦王!”老丈颤巍巍起身,捧着陶壶,嘴唇翕动半晌,欲言又止。
“长者赐,不敢辞!”高楷接过陶壶,喝了一口清水,笑道,“宋州水土养人,小子愧领。”
老丈满脸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