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孟德 作品

第七十二章 邀请岳父出山

“嗯,真好吃!”柳雨晴又夹了一筷子,肉片薄厚均匀,裹着浓郁的酱汁,入口鲜香滑嫩,带着恰到好处的镬气。她细细咀嚼着,满足地眯起眼,像只被阳光晒暖的猫,“二叔,你这手艺真是绝了。隔段时间要是不来蹭一顿,感觉浑身都不得劲儿,像少了点魂似的。” 她的话语带着真诚的赞叹,尾音微微拖长,透着一丝晚辈对长辈特有的、带着点撒娇意味的依赖。

柳建军脸上瞬间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像舒展的菊花瓣,层层叠叠堆起慈祥的弧度。他一边用公筷不断往柳雨晴碗里堆小山似的菜,一边乐呵呵地说:“瞧你这丫头,馋猫似的。想来就来,二叔这儿的大门,随时为你开着,灶上的火候都给你留着。” 厨房暖黄的灯光柔和了他眉宇间惯常的严肃线条,油烟机低沉的嗡鸣仿佛也成了温馨的背景音。他只是一位被晚辈喜爱、被美食环绕的普通长辈。

柳茹菲放下手中盛着清亮鸡汤的白瓷汤匙,汤匙与碗沿发出清脆的“叮”声。她目光转向父亲,语气看似随意,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像羽毛轻轻拂过水面:“爸,叶凡想收购‘夜半人家’火锅店这事儿,您……怎么看?” 她问得直接,眼神却紧紧锁在父亲脸上,试图从他细微的肌肉牵动、眼神流转中捕捉任何一丝情绪波动。桌下,她的手无意识地、带着点寻求支撑的意味,轻轻碰了碰叶凡的手背,指尖微凉。

柳建军夹菜的动作在空中顿了一下,那双惯于掂量食材、掌控火候的手,此刻仿佛在掂量着女儿抛出的问题。他沉吟了片刻,时间仿佛凝滞了几秒,只有窗外隐约的车流声填补着空白。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磐石,带着岁月打磨后的浑厚:“叶凡有他自己的主意,我不过多干涉。” 他抬眼,目光扫过叶凡,眼神里是坦然的信任,像交付一件珍藏,“你们年轻人,脑子活,看得远,很多时候比我们这些被旧框框框住的老家伙强。我们那套老经验,放在今天这瞬息万变的市场里,未必对路,搞不好还成了绊脚石。” 他微微摇头,语气更加笃定,“我不给什么建议。叶凡,只要你心里有谱,把账算明白,把风险看清楚,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我相信你的判断。” 这番话他说得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沉淀下来的豁达与放手,以及对后辈毫无保留的托付。

柳茹菲忍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佯装嗔怪地撅起嘴:“爸!您这也太偏心了吧?这要是我拍板要花几千万去收购个店,您还不得把天都唠叨塌了?耳朵根子都能被您念出茧子来!” 语气里半是玩笑,半是真实的“醋意”,却也透露出父女间心照不宣的亲昵和撒娇的意味。

柳建军摇头失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些。他目光再次落在叶凡身上,带着欣赏和一丝深沉的探究,仿佛要穿透表象,看到这个年轻人的内核:“那不一样。叶凡做的事……” 他顿了顿,似乎在脑海中翻检着桩桩件件,组织着最贴切的语言,“做期货,精准得像掐着秒表;去古玩街捡漏,眼光毒辣得让那些老油条都咋舌。哪一件在做之前,不是被人说成异想天开?到现在,还有人不服气,酸溜溜地说他是撞了大运。” 他语气陡然变得肯定,斩钉截铁,“可我不这么想!我看得出来,他不是莽撞冒失的愣头青。他做事,有种……成竹在胸的笃定感,像老船夫看着水流,心里门儿清。非常靠谱。我相信他看准的事,一定是深思熟虑,把前路后路都铺平了才下的决心。” 这番话,既是说给女儿听,也是再次向叶凡传递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对自己眼光的确认。

柳茹菲彻底没辙了,肩膀一垮,无奈地耸耸肩,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翘起:“行行行,您是亲爸,您说了算。胳膊肘都拐到太平洋去了!” 她看向叶凡,眼里盛满了为爱人得到至亲如此高度认可而涌动的喜悦和自豪。

这时,叶凡放下筷子,碗碟发出轻微的磕碰声,他身体微微前倾,神情郑重地看向柳建军,眼神清澈而坚定:“爸,谢谢您的信任。但收购‘夜半人家’只是第一步,是拿到了入场券,我需要您来帮我。” 他的语气诚恳得近乎恳切,带着晚辈对长辈的敬重和依赖,也带着对事业蓝图中关键一环的渴求。

柳建军明显一愣,筷尖夹着的一块翠绿莴笋差点掉回盘子里:“我?” 他下意识地指了指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我能帮你什么?我这把老骨头,守着这个小店十几年,外面的职场风云,资本运作,品牌营销那一套,早就陌生了,忘得差不多了。让我去管那么大一个火锅连锁?手下几十号人,几千万的流水?叶凡,你这主意……有点悬,太看得起我了。” 他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自己这间略显陈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小餐馆,眼神里有对熟悉环境的深深留恋,也有一丝对未知领域、庞大责任的本能抗拒和力不从心之感。

柳茹菲和柳雨晴也停下了动作,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叶凡身上,带着惊讶和浓浓的期待,仿佛等着他解开谜底。

叶凡目光如炬,迎上岳父带着疑虑的视线,没有丝毫退缩:“爸,您太谦虚了。我虽然有想法,有资金,但纸上谈兵易,脚踏实地难。我缺乏实际管理大型餐饮企业的经验,特别是如何凝聚人心,如何让一个老品牌焕发新生。‘夜半人家’不是小摊小贩,它承载着口碑和期望,交到外人手里,我不放心。我需要一个真正懂行、懂人心、值得我百分百信赖的人来掌舵,稳住局面,把方向,” 他身体更前倾一分,加重了语气,“这个人,非您莫属。” 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清晰有力,“茹菲跟我提过不止一次,您当年在‘美味集团’可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带出过多少得力干将!而且,您经营这家小餐馆十几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精打细算的采购、严苛把控的后厨、人情练达的服务到一丝不苟的账目,哪一样不是您在亲力亲为地管理?您从未真正离开过‘职场’,您只是换了个更接地气的战场,把一个小战场经营得有声有色,积累了最扎实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这番话,掷地有声,将柳建军被岁月尘封的价值重新擦亮。

柳茹菲眼睛瞬间亮了,像是被叶凡的话点醒,拨开了迷雾。她立刻接口道,声音带着激动:“对啊爸!叶凡说得太对了!管理火锅店虽然规模大,流程更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道理都是相通的!核心不就是管好人、管好物、管好味道、管好口碑吗?而且……” 她语气放软,带着心疼,目光落在父亲鬓角日益明显的霜白和眼角深深的疲惫纹路上,“您开这个小餐馆,起早贪黑,事事亲力亲为,采购、掌勺、算账、招呼客人,哪一样不是您?太辛苦了!身体怎么吃得消?要是去管理火锅店,虽然操心的事也多,但至少不用天天围着滚烫的灶台转,不用亲自掂大勺,更多的是指挥统筹,运筹帷幄就好,身体能轻松不少啊。” 她看着父亲,声音更低了些,带着穿透岁月尘埃的力量,“爸,我知道,当年‘美味’的事……您心里其实一直没真正放下。那根刺,还在。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证明您自己、实现您更大价值的机会啊!您甘心一辈子只守着这方寸之地吗?” 她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直指柳建军内心最深处那份被岁月掩埋却未曾熄灭、反而在压抑中闷烧的不甘之火。

柳建军沉默下来,餐厅里一时只有碗筷偶尔碰撞的轻响,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面前那张被岁月和油渍浸染得发亮、边缘已有些毛糙的木质桌面,粗糙的触感仿佛连接着过去的点滴。女儿的话,像一颗投入看似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一圈圈越来越大的涟漪。辛苦?早已习惯,甚至成了麻木的勋章。不甘?确实有,像陈年的老酒,在心底深处发酵。证明自己?这个念头被他刻意压抑了太久,以为早已熄灭,此刻却被这“机会”二字猛地拨亮。他缓缓摇头,语气却不像刚才那么坚决,带着一种挣扎的疲惫:“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守着这方寸之地,图个安稳清净。商场如战场,太耗心神。你还是请专业的经理人吧,别因为我这点念想,耽误了你的大事。” 这拒绝,更像是一种对未知挑战的怯懦和自我保护的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