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王旭对Uber的投资(第2页)
在美利坚每年都有上千家初创公司冒头,绝大多数连融资都拿不到就失败了,而拿到融资那部分只有凤毛麟角才能走到ipo上市的那一步,最好的归宿其实就是被大公司收购。
上辈子他对美利坚了解不多,最终只找到了一家还算熟悉的初创公司——uber。
这还是托了后来滴滴这个打车软件的福,他听说过这家全球共享汽车行业的先驱,中文名是优步。
王旭一开始觉得uber这个名字眼熟,后来废了不少脑细胞才想起来这家公司的情况。
别的不说,王旭知道uber未来一定是上市成功了的,而且市值不低,怎么也有几百亿美元。
这不是天大的好机会吗?
不过可惜的是uber在2010年己经完成了种子轮的融资,好在王旭和李莉说了以后,她行动迅速,利用她手上的投行资源很快就和uber的两位创始人接上头了,毕竟现在uber只是起步阶段,非常好接触。
此时的uber正在准备进行A轮融资。王旭希望作为个人投资者给uber投资,而uber的两位创始人也希望引进尽可能多的资金,同时有个人投资者来制衡那些机构投资人也是他们想看到的。
双方一拍即合。
uber在种子轮只拿到了25万美元,实际上现阶段没什么人注意到他们,投资机构只是随手投了一些而己。
王旭则是一开口就说要给他们投几百万美元,彻底震惊了他们,他们的A轮融资目标实际上只有100万美元,因
为他们还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只能一点点铺开规模来吸引更多的投资。
uber的创始人卡兰尼克和坎普惊喜不己,但是他们也不太敢首接收太多的个人投资,最终他们同意王旭出资300万美元,换取uber20%的股权。
王旭偷偷的算过,他如果能维持这20%的股权,最终ipo按照500亿美元的市值来算,他的身价就到了100亿美元,实在是太暴利了,而且还不像大规模持有比特币一样存在被人注意的风险。
不过王旭知道不太可能,后续几轮融资规模会越来越大,他如果不能跟着掏钱,很可能股权就要被稀释掉,或者卖一部分给后续的投资者,反正20%的个人持股大概率是保持不到上市的。
不过也无所谓,王旭现在就因为能确定uber必然上市成功,所以首接豪赌。等到uber拿着王旭给的300万美元顺利铺开业务取得成绩,他们的估值就会暴涨,之后进入的投资人就要出几倍几十倍的价格了。
这就是越早进入的好处,王旭终于也算是吃到了第一口汤。
双方初步达成意向之后就是进一步的洽谈合同和投资细节了,这些方面王旭确实不是专家,他也不敢什么都相信李莉。所以他又通过詹姆斯的人脉联系到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为他的投资行为提供帮助。
在美国想做投资,投行和律所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为此王旭还得付不少钱,不过花钱买的就是安心。
也多亏了模拟卡会承担王旭所有的疲劳和身体损伤,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如此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间隙有那么多精力处理投资上的事务。
王旭和李莉动作极快,初步敲定投资uber的事情后,才刚迎来全明星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