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父亲旧案:彻底昭雪,家族荣光
隆冬已过,春回大地。~小-说+C!m^s· !免?费+阅?读!大梁京城从战火的阴霾中苏醒,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重建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百姓脸上逐渐恢复了笑容,在皇后的调度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沈清欢心中,仍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唯有彻底将其搬开,她才能真正地放下,真正地迎来内心的平静。
那便是父亲沈太傅的旧案。
京城保卫战结束后,沈清欢便将帝师顾清泉的全部供词,以及从皇家密档中查阅到的所有证据,悉数呈给了皇帝萧衍。那些尘封的、被扭曲的真相,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再无遁形之处。萧衍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再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对沈太傅的亏欠,以及对沈清欢的误解,内心深感愧疚与自责。他知道,现在是时候,彻底为沈太傅昭雪平反了。
几日后,养心殿内,萧衍召见了沈清欢。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清欢,”萧衍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你呈上来的所有证据,朕都已细细审阅。你父亲沈延亭,乃是忠良之后,却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终。朕…朕愧对他,愧对沈家,更愧对你。”
沈清欢垂眸,心中波澜起伏。这是她等待了多年的话语,如今听来,却只觉五味杂陈。
“陛下明鉴,臣妾代父亲谢过陛下隆恩。”她轻声说道,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怨怼。
萧衍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与愧疚:“你历经磨难,却从未抱怨,反而以德报怨,助朕力挽狂澜,护大梁社稷安稳。如此胸襟气度,实乃吾大梁之幸,朕之幸。”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肃穆:“朕已决定,三日后,于奉天殿昭告天下,为你父彻底昭雪平反。!s¨a!n¨y¢e\w\u-./o/r·g-恢复其一切名誉,追封官职,并入祀忠烈祠,享万民香火!”
萧衍心声:‘这不仅仅是为了沈家,更是为了朕的颜面,为了大梁的公道。天下人都会看到,朕敢于纠正错误,朕的皇后,更是心怀天下。’
三日后,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宗室亲眷,齐聚一堂。沈清欢一袭凤袍,端坐于皇后宝座之上,神色沉静,却难掩眉宇间的一丝凝重。大殿中央,一黄门官手捧明黄圣旨,声音洪亮,字字清晰,响彻整个殿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贤臣良将,乃国之干城,社稷之栋梁。然奸佞蒙蔽,谗言惑听,致有忠臣受冤,贤士蒙垢之憾事。
朕思前朝太傅沈延亭,其人品高洁,学识渊博,忠心耿耿,为国尽瘁。京城危急之际,力主固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奈何受小人构陷,不明不白,含冤受屈,致含恨而逝,沈氏一族亦因此蒙受奇耻大辱。此乃朕之过,亦乃大梁之憾。
今查明真相,帝师顾清泉居心叵测,勾结逆贼,构陷忠良。沈延亭实乃忠义之士,非但无罪,且有大功于社稷。
为昭显天道,平反冤屈,特追封沈延亭为正一品太傅,谥号‘忠烈’,赐忠烈祠祀位,永享香火,世代祭奠。沈氏一族所有牵连,皆尽洗清,恢复清白,旧宅归还,族产尽复。凡沈氏后人,可凭功绩,循例入仕,不得歧视。
布告天下,使天下昭然,以慰忠魂,以正国法。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奉天殿内鸦雀无声。紧接着,便是排山倒海般的山呼万岁。沈清欢身形微颤,紧握的双手,指甲几乎要嵌入手心。-q+s\b!r,e¢a¨d,.¢c/o+m·太傅,忠烈……这些她曾经只能在梦中呼唤的字眼,如今终于被堂皇地追认。她父亲的名誉,终于重获清白!她的家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活在这片土地上!
沈清欢心声:‘父亲……您听到了吗?女儿为您做的,终于完成了。您终于可以安息了。’
文武百官神色各异。那些曾经落井下石的官员,此刻冷汗涔涔,面色煞白。而那些曾与沈太傅交好,或是在心中同情其遭遇的臣子,则热泪盈眶,由衷地为沈清欢和沈家感到高兴。他们望向沈清欢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这位皇后,她不仅仅有帝王之宠,更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强大力量和手段。
圣旨很快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又迅速向全国扩散。民间哗然,起初是震惊,接着是热烈的议论。关于沈太傅的旧事再次被翻出,但这一次,却是以正面且悲壮的形象。百姓们交口称赞皇帝的“英明神武”,更盛赞皇后娘娘的“大贤大孝”。坊间甚至开始流传起新的歌谣:“凤凰降世入深宫,一纸诏书洗冤清。沈家忠烈昭日月,皇后娘娘护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