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认证风波(第2页)
我抬头看向靠窗的那桌——马文琪正红光满面地给组员们分发光鲜的聘书,笑声刺破整个餐厅的嘈杂。刘建国咧着嘴接过聘书,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像是从没这么风光过。
我低头盯着餐
盘里的茄子,紫黑色的表皮皱缩着,像被揉皱的期袋。
七年外派。
七年里,我待在分公司,跟着香港团队学习欧盟管理体系,参与过跨国项目,甚至拿过总部的“优秀员工”奖。可如今我才明白——我错过了太多东西。
我错过了总部每一次茶歇时的闲谈,错过了年会后的牌局,错过了那些在洗浴中心、ktv包间里敲定的“小事”。
七年的外派经历在我的简历上镀了金,却在人际关系网上撕开了一个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王压低声音,凑近我:“知道为什么选孙丽丽吗?”
我摇头。
“她表舅是公司“青岛帮”成员之一。” 他咧嘴一笑,一粒饭渣粘在他花白的胡茬上,随着嘴唇开合上下抖动。
我盯着那粒饭渣,忽然觉得可笑。
原来,iso9001认证的核心从来不是“流程优化”,而是“关系优化”。
而我,一个只会埋头写方案的人,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了游戏规则之一。
下班后的办公楼安静得可怕。
走廊的灯光惨白,像是被抽走了温度,只剩下机械的亮度。
我的脚步声在光洁的瓷砖上敲出孤独的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影子上。
公告栏里,认证小组的合影被精心装裱,马文琪站在最中央,胸前的组长证在闪光灯下泛着刺目的光,像是某种胜利的勋章。
我停下脚步,盯着那张照片。
刘建国咧着嘴,露出一排参差不齐的牙齿;孙丽丽妆容精致,笑容甜美得像是在拍婚纱照;就连一向木讷的赵刚,此刻也挤出了一丝僵硬的微笑。
他们簇拥着马文琪,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功宴,而不是一个尚未开始的项目。
而我,连站在边缘的资格都没有。
我摸出手机,屏幕的冷光在昏暗的走廊里格外刺眼。草稿箱里躺着那封《关于认证小组专业构成的建议》,字斟句酌,逻辑清晰,甚至附上了外派期间的学习笔记作为参考。
手指悬在删除键上,停顿了三秒。
然后,按下。
屏幕的蓝光映在脸上,我下意识地摸了摸眼角——那里新生的细纹像是某种无声的计时器,记录着七年外派的风霜。
走廊的镜面装饰映出我的身影,西装依然笔挺,领带依然端正,肩膀却微微内收,像是学会了某种防御姿态。
回到家,阳台的绿萝长得过于茂盛,藤蔓已经爬到了窗框上。我拿起剪刀,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
“咔嚓。”
一段茁壮的枝条应声而落,断口渗出透明的汁液,像是某种无声的哭泣。
我突然想起办公桌上那盆没人浇水的文竹。
文竹姿态轻盈优雅,似竹非竹,却有竹子的挺拔高雅。
它不像绿萝那样肆意生长,而是安静地维持着自己的形态,稳重大方、自然俊秀。喜欢文竹的人,一般性格文静、内心平和,感情细腻,做事舒适自然,不会让人觉得被冒犯。
——就像我一样。
可现在的办公室里,没人会在意一盆文竹的死活。
淋浴时,热水冲过后颈,紧绷了一天的肌肉终于稍稍放松。雾气在镜面上凝结,模糊了所有的轮廓。
我抬起手,指尖在镜面上划出三个字母:
“i-s-o”
水珠顺着笔画滑落,字母很快变得扭曲,最终融化成一片模糊的水痕。我伸手抹去,镜面上只留下一片空白,像是某种未说出口就已然蒸发的誓言。
我曾经以为,专业和努力就足够了。
可现实教会我的,却是另一件事——有些规则,从来不在文件里写明。
水珠从指尖滴落,砸在瓷砖上,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