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您就看看,可不能打它的主意。
何雨桥把周晓白拉到老太太跟前,介绍道:“老太太,这是我对象,周晓白。”
“老太太,您好。”
周晓白恭敬地问好,来之前何雨桥跟她讲过老太太的事,她打心底敬重这样的老人。
“多水灵的姑娘啊。”
聋老太太拉着周晓白的手,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显得格外亲切。
“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跟金童玉女似的。”旁边的大妈也跟着夸赞。
“老太太,大妈,等下午去我大哥家吃饭,我跟大嫂说一声。”何雨桥说道。
“好,好。”聋老太太笑着点头。
趁聋老太太和周晓白说话的功夫,大妈把何雨桥拉到一边,小声说:
“雨桥,上次你一大爷说的话,别往心里去,他就那样,人不坏,就是嘴碎。”
“大妈,您放心,我没往心里去。”
何雨桥应道,虽然上次一大爷的话让他印象不太好,但好在大妈通情达理。
“以后我多说说他,让他别总掺和院里的事。”大妈认真地说。
听说何雨桥带对象回来了,院里的大妈大婶们都跑到后院来看热闹。
“这姑娘长得可真俊,跟仙女似的。”一位大妈赞叹道。
“老何家祖上积德啊,孩子有出息,娶的媳妇也漂亮,
就是雨水还没着落,不知道能找个啥样的人家。”另一位大婶感慨着。
不知是真心觉得周晓白好,还是想讨好何雨桥,
大家七嘴八舌地夸赞,把周晓白说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当然,也有人心里不痛快,比如之前被何雨桥得罪过的二大妈,她躲在一旁偷偷嘀咕:
“长得好看有什么用,一看就啥活儿都不会干,娶回家就是个摆设,中看不中用。”
也只敢背地里说说罢了。
吃过午饭后,何雨桥与周晓白一同从四合院走了出来。
何雨桥打算带周晓白去拜访关大爷。
路上,他向周晓白讲起了关大爷过去的事情。
路过一条巷子时,两人看到一个小孩在门口玩耍,手里紧紧握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
何雨桥瞥了一眼那块“石头”,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多留意了几眼。
这哪里是石头啊,分明是一方砚台!
砚台前端雕刻着麒麟的纹样,还点缀着米粒大小的金星,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方麒麟金星砚。
<span>记住本站:</span>何雨桥很快就认出了这方砚台。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金星砚属于“五一七”歙砚,产自齐鲁大地,石料极为珍贵,是由轻微泥岩构成的,里面含有铁化结晶。
大的金星有核桃那么大,小的像米粒一样,金光闪闪地镶嵌在黑玉般的砚石中,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
有的金星还形成了曲线或彩带状,如同金龙在夜空中飞舞,格外好看。
金星砚手感非常好,具有滴水不干的特性,寒冬不会结冰,
磨墨时没有声音,发墨像油一样顺滑,而且不容易干涸,
三伏天晒不干,三九天冻不坏,所以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
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金星砚,流传到现在的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何雨桥走到小孩身边,微笑着说:“小朋友,用一根冰糖葫芦换你这块石头,好不好呀?”
“别想骗小孩,这不是石头,是砚台,想要就出钱买。”
院子门口的大婶听到后,直接开口说道。
“大婶,您是这孩子的什么人?”何雨桥问道。
“我是他妈妈。”大婶回答。
“我正好想买一方砚台,今天碰巧遇见了,您开个价吧。”何雨桥笑着说。
既然孩子的妈妈在,哄小孩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只能明码标价购买。
大婶思索了一会儿说:“三块钱。”
“您这简直是抢钱,买一方新砚台都用不了三块钱。”何雨桥拉着周晓白准备离开。
“你先别走,刚才跟你开玩笑的,一块钱怎么样?”大婶连忙拦住他们。
“一块钱,您要是不卖就算了,新砚台也就两块钱,改天我加一块钱去买新的。”何雨桥态度很坚决。
“好吧,一块钱就一块钱。”大婶点了点头。
这砚台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孩子一直当玩具,能卖一块钱是一块钱。
何雨桥掏出一块钱递给大婶,接过砚台仔细研究,发现底部有两个模糊的字——“逸少”。
看到这两个字,他激动不已。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的大书法家。
如果这方砚台是王羲之用过的,那价值将无法估量,
比他收藏的元青花龙纹梅瓶和汝窑天青釉碗还要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