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慕容儁——从草原狼王到"膨胀系"皇帝的魔幻翻车记(第2页)
经此一事,阳骛彻底心灰意冷,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进言,而慕容儁则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对大燕的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朝堂之上,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每当有重要议题需要讨论时,他总是能够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自己,让整个朝堂都成为他的“凡尔赛现场”。
有一次,朝廷正在商议北伐之事,气氛异常严肃。然而,就在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战略方案时,他却突然打断了众人的讨论,神秘兮兮地说道:“朕昨夜梦到黄帝授我兵法,看来天命在我啊!”
他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惊愕地看着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但很快,他们便回过神来,纷纷高呼:“陛下乃天选之子!此乃大吉之兆!”
面对大臣们的阿谀奉承,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对自己的“天命”深信不疑。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在皇宫内修建一座“受禅台”,并亲自监督工程进展。
这座“受禅台”建成后,他每天都会拉着大臣们去参观,然后满脸得意地指着它说:“看见没?这就是朕登基的地方,多么气派!”大臣们自然不敢怠慢,连连点头称赞,心中却暗自摇头,对他的虚荣和自负感到无奈。
后宫之中简直就是一片混乱不堪,犹如被打翻的热锅一般。而在这混乱之中,他最为宠爱的可足浑氏更是其中的焦点人物。可足浑氏本就出身于鲜卑贵族,性格泼辣且强势无比。
有一次,慕容儁在花园中悠闲地散步时,偶然间多瞧了一眼路过的宫女。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眼,却如同点燃了可足浑氏心中的火药桶一般。她得知此事后,心中的醋意瞬间如火山喷发般喷涌而出。
可足浑氏毫不留情地直接命令手下的人将那名宫女的头发剃得精光,仿佛这样还不足以泄愤,她还恶狠狠地对那宫女骂道:“让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贱婢去勾引陛下!”
慕容儁在得知这件事后,气得火冒三丈,他用力地拍着桌子,怒不可遏地吼道:“皇后实在是太过分了!”然而,可足浑氏却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立刻撒起泼来,像个孩子一样在地上打滚哭闹,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你果然已经不再爱我了!”
面对可足浑氏如此激烈的反应,慕容儁也是无可奈何。最后,他不得不赔上整整十箱珍贵的珠宝,并且又花费了好一番口舌,才总算将可足浑氏给哄好了。
而兰姬,在后宫的日子却愈发艰难。可足浑氏视她为眼中钉,处处刁难。兰姬本就无心争宠,只愿能陪伴在慕容儁身边。但可足浑氏却不放过她,经常在慕容儁面前说她的坏话。起初,慕容儁还能分辨是非,维护兰姬。但随着他越来越沉迷于权力和享乐,对兰姬的关心也渐渐少了。兰姬看着慕容儁的变化,心中满是失落和无奈,只能在深夜里独自垂泪。
三、在野心与现实间反复横跳
慕容儁的“统一大业”可谓是雄心勃勃,但很快就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他亲自率领着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东晋,妄图一举将江南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慕容儁的大军抵达枋头时,他们遇到了东晋名将恒温的顽强抵抗。恒温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他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且指挥若定,使得东晋军队士气如虹,锐不可当。
相比之下,慕容儁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在恒温巧妙的战术安排下,慕容儁的军队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一场激烈的大战过后,慕容儁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惨重。
慕容儁眼见局势不妙,只得狼狈不堪地逃回邺城。一路上,他躲在马车里,连头都不敢露一下,生怕被人看到自己这副惨状。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嘴硬地对大臣们说:“朕这是……这是战略撤退!”
大臣们听了,心里都暗暗发笑,但谁也不敢当面揭穿他。毕竟,慕容儁可是一国之君,谁敢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呢?于是,大臣们一个个都憋红了脸,强忍着笑意,陪着慕容儁一起演完这场闹剧。
更糟糕的是,后院竟然也起火了!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以实现他那不可告人的野心,慕容儁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强行征调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入伍。这一举措,让原本平静的社会瞬间陷入了混乱,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无数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被彻底打破。那些被征调的男子,有的是家中的顶梁柱,有的是新婚不久的丈夫,有的是刚刚成年的孩子。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亲人,去面对未知的战争和生死。
百姓们对慕容儁的这一行为深恶痛绝,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暴政。于是,有人开始编歌谣来咒骂慕容儁,歌词中充满了对他的愤怒和不满:“慕容儁,大坏蛋,抢男丁,害百姓!”
慕容儁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他无法容忍有人竟敢如此大胆地辱骂他,于是他下令派人全城搜捕那些唱民谣的人。经过一番严密的搜查,终于抓到了几十个唱民谣的百姓。
慕容儁毫不留情地将这些人当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他恶狠狠地对围观的百姓们说:“看谁还敢乱说话!”然而,他的这种高压手段并没有让百姓们屈服,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恨和反抗情绪。
晚年的慕容儁,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阴霾笼罩,他的内心被疑心病所侵蚀,变得愈发多疑和敏感。他常常无端地怀疑身边的人是否心怀不轨,甚至连与他一同征战多年、为前燕立下赫赫战功的亲兄弟慕容恪也未能幸免。
慕容恪,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一直以来都是慕容儁最得力的助手。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国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和胜利。然而,尽管慕容恪对慕容儁忠心耿耿,却依然无法消除慕容儁心中的疑虑。
有一天,慕容恪如往常一样进宫向慕容儁汇报工作。正当他详细地陈述着军情时,突然间,慕容儁毫无征兆地拔出佩剑,直直地指向慕容恪,怒吼道:“你是不是想抢我的皇位?”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慕容恪惊愕不已,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慕容儁会如此质问。面对慕容儁的质问,慕容恪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兄明鉴啊!臣弟对您的忠心犹如日月,绝无半点异心啊!”
慕容恪的言辞恳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实在无法理解慕容儁为何会对他产生如此严重的怀疑。然而,慕容儁的疑心病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根本听不进慕容恪的解释。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太后得知了此事,匆匆赶来。太后深知慕容恪的为人,他对慕容儁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太后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向慕容儁解释,希望他能放下疑虑,相信自己的弟弟。
在太后的调解下,慕容儁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他缓缓地收起了佩剑。然而,尽管这场风波看似平息了,但兄弟之间的感情却已经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而兰姬,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始终默默陪伴在慕容儁身边。她看着慕容儁日益憔悴,心中满是心疼。她多次劝慕容儁放下野心,与民休息,但此时的慕容儁早已听不进去任何劝告。兰姬感到无比绝望,她知道,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草原狼王,已经被权力彻底吞噬。
四、魔幻落幕的黑色幽默
光寿四年,慕容儁的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倒。他静静地躺在病榻上,原本红润的面色变得苍白如纸,气息也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
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床边的儿子慕容暐身上,那是他的心头肉,也是他江山的继承人。慕容儁的嘴唇微微颤动着,艰难地发出声音:“儿啊……守住江山……别像爹……”然而,话还未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突然袭来,他的身体猛地颤抖起来,嘴角溢出了一丝鲜血。
慕容暐见状,心如刀绞,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他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泣不成声:“爹,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您一定会好起来的!”然而,慕容儁的心中却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一次,恐怕是真的无力回天了。
在慕容儁病重的这段日子里,可足浑氏并没有像兰姬那样日夜守在他的身旁。相反,她忙着为自己的儿子谋取更多的利益,似乎对慕容儁的病情并不太在意。而兰姬,则默默地守在慕容儁的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慕容儁看着兰姬那憔悴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心中充满了愧疚。他想起了曾经两人在草原上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着彼此的陪伴。他也想起了兰姬为他付出的一切,无论是生活上的照顾,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她都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
慕容儁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地抬起手,想要握住兰姬的手。他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那一瞬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遗憾,然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更讽刺的是他的谥号"景昭皇帝",听着挺威风,实则充满反讽。后世史学家评价他:"前期英明神武,后期疯狂膨胀,典型的'高开低走'选手。"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前燕的辉煌也随着他的死亡逐渐黯淡。而他留下的烂摊子,即将把这个曾经强盛的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慕容儁离世后,兰姬心如死灰,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座曾经让她充满希望和幻想的皇宫,从此销声匿迹,隐姓埋名,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悄然度日。
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中,兰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与慕容儁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而那些痛苦的回忆,却像一道道深深的伤痕,刺痛着她的心。
回首慕容儁的一生,兰姬不禁感叹,那简直就是一场荒诞的闹剧。他从草原上的狼王开始,一路逆袭,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在权力的迷局中,他渐渐迷失了自我,不仅辜负了那片他曾誓言要守护的江山,更辜负了那些真心爱他的人。
慕容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五胡十六国那个乱世里,即使是再厉害的英雄,一旦内心膨胀,也难以逃脱翻车的命运。当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慕容儁的传奇,终究只能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伴随着无尽的唏嘘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