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1章 《起义反秦》(第2页)

随后,刘邦和萧何就开始在沛县到处跑,找各种人聊天,打听大家对起义的看法。他们先找到了沛县的县令,把现在的形势跟县令说了一遍。县令听了,眉头皱得像个麻花,心里七上八下的,犹豫地说:“这事儿可不好办啊。起义要是失败了,朝廷肯定不会放过我们;可要是不响应起义,起义军打过来,我们也没好果子吃。哎呀,真是左右为难啊。”刘邦一看,赶紧劝道:“县令大人,你就别犹豫了。你看看现在,秦朝都快不行了,各地起义军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咱们沛县要是能顺应民心,跟着起义,说不定还能在这乱世里混出个名堂来。要是你还执迷不悟,那可真是死路一条啊。到时候,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县令听了刘邦的话,想了好久,最后咬咬牙说:“好吧,既然这样,那就听你的。不过这起义的事儿可急不得,得从长计议,咱们得好好谋划谋划,可不能出岔子。”

得到县令的支持后,刘邦和萧何又开始忙着动员沛县的百姓。他们在城里到处张贴告示,宣传反秦的道理,号召大家一起加入起义军。刚开始,老百姓们都有点害怕,毕竟这是要掉脑袋的事儿。但是看到刘邦和萧何他们忙前忙后的,又想到秦朝的那些坏事儿,心里的害怕就慢慢少了,都纷纷表示愿意跟着起义。在刘邦他们的努力下,沛县的起义军越来越壮大。大家一看刘邦这人挺有本事,也挺仗义,就推举他当领袖。刘邦这下可威风了,带着起义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始了反秦征程。

然而,起义的路可不好走。秦朝的军队虽然被打得有点懵,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很厉害的。刘邦的起义军刚开始的时候,没少吃败仗,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一次,他们去攻打一座小城,结果秦军守得可严了,就像铁桶一样,起义军怎么打都打不下来,士兵们都有点灰心丧气了。刘邦一看,这可不行啊,得给大家鼓鼓劲儿。他跑到阵前,扯着嗓子大喊:“兄弟们,咱们为啥要起义啊?就是为了不再被秦朝欺负,让咱们的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现在这座小城就像一块大石头,挡在咱们前面。但是别怕,只要咱们一起使劲儿,肯定能把它搬开!大家跟我冲啊,打下小城,咱们就有酒有肉吃!”士兵们听了刘邦的话,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顿时热血沸腾,一起大喊:“攻克小城,推翻秦朝!冲啊!”在刘邦的带领下,起义军像发疯的老虎一样,发起了更猛的进攻,最后终于把小城打下来了。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刘邦的名气越来越大,起义军也越来越多。可这时候,麻烦也来了。其他起义军的将领看着刘邦越来越厉害,心里嫉妒得要命,就开始偷偷商量,想把刘邦挤下去。在一次起义军将领的会议上,有个叫雍齿的将领站了出来,斜着眼睛看着刘邦,阴阳怪气地说:“刘季,你不就是个小小的亭长嘛,凭啥让我们都听你的?我看这领袖之位,得让更有本事、更有威望的人来当。你说你,有啥能耐啊?”刘邦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雍齿会在这时候跳出来捣乱。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笑着说:“雍齿兄,我刘邦确实出身不咋地,就是个小亭长。但是我一心想着反秦,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领袖之位,也不是我自己要当的,是兄弟们信任我,推举我。你要是觉得你比我厉害,能带着大家打胜仗,那你就站出来,让兄弟们评评理,看看谁更合适。”雍齿被刘邦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脸憋得通红。其他将领一看,都纷纷站出来支持刘邦:“就是就是,刘季带着我们打了那么多胜仗,我们就认他当领袖。雍齿,你就别在这儿瞎搅和了。”

雍齿一看自己没人帮,灰溜溜地坐下了,心里却把刘邦恨得要死,暗暗想着:“刘季,你给我等着,我早晚要让你好看。”经过这事儿,刘邦明白了,在这乱世里混,光靠拳头硬可不行,还得有点脑子。于是他就开始到处找有本事的人,想给自己找个厉害的智囊团。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张良。张良,字子房,可是韩国贵族的后代,那脑子聪明得像个小诸葛亮,对兵法也特别懂,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邦和张良一见面,就觉得特别投缘,就像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一样,经常一聊就是一整夜,讨论天下大事和打仗的办法。张良对刘邦说:“沛公,现在秦朝虽然快不行了,但各地起义军乱七八糟的,形势很复杂。咱们要是想出头,得有个好计划,不能瞎打瞎撞。”刘邦连忙点头,虚心地说:“子房兄,你说得太对了。我正愁没主意呢,你快给我说说,咱们该咋办?”张良想了想,说:“我觉得啊,咱们得先找个好地方,安安稳稳地待下来,把这个地方当成咱们的老巢,好好发展生产,多招点兵,把军队练得棒棒的。然后再和其他反秦的势力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朝。在这个过程中,得想办法让老百姓都喜欢咱们,这样咱们的威望就高了,以后做事就容易多了。”刘邦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说:“子房兄,你说得太好了!我听你的,就这么办。”于是,刘邦就按照张良的主意,带着起义军打下了沛县周围的一些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他还出台了好多政策,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大家都很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