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页)

杨震盯着铁锭上细密的锻纹,忽然想起自家南阳工坊的铁器最近滞销,主顾们都去买\"工学馆监制\"的犁铧。他腰间玉佩\"当啷\"坠地,在青砖上摔出道裂纹,拾起来时指尖发颤,玉屑落在他袖口的暗纹上,像撒了把碎雪。\"陈规!你祖父陈万年曾为郡文学掾,\"他声音发颤,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你竟自甘堕落为工奴,辱没门楣!\"

陈规抹了把脸,铁屑混着汗水在腮边划出黑道,倒像是特意画的墨门图腾。\"杨公可知?大宛使者说,\"他从裤兜里掏出片皱巴巴的纸莎草,上面用佉卢文写着算式,\"他们的冶铁师能凭算学算出矿石含铜量。小人昨晚用算学推了推您家工坊的炼炉图纸,\"他抬头直视杨震,眼神清亮如冶铁炉的火光,\"发现炉腹角度差了三度,难怪费炭又出渣多。您要是愿意,小人明日就去改炉——不收润笔,只要让您家子弟来工学馆听两堂算学课。\"申时初刻,青铜户籍系统的齿轮开始\"咯咯\"转动,声音像极了太学里学生们翻动竹简的声响。张小七系紧袖口的算学纹绦带,转动鎏金把手,齿轮咬合处渗出新涂的熊脂,散发出淡淡的油香。\"输入'善大宛语、知星象'。\"她轻声道,声音里带着期待,像在拆一封远方来信。三百六十枚签牌哗啦作响,最终停在\"龟兹译长白屠耆之子白霸\"的简册前,简尾批注用朱笔写着\"译解大宛密信有功,未录\",字迹被虫蛀了几个小孔,像是时光留下的叹息。

袁安盯着自家子弟档案里的\"实务评分:27分\",忽然想起上月收到的家信——汝南老宅的新井因算错井深,打穿了黄泉层,险些淹了后院,如今井台上还堆着没搬完的沙袋。他手指摩挲着族徽,银质的族徽在掌心压出红印,像枚小小的囚印。\"公主这是要断了士族的根啊。\"他忽然低声说,不知是对刘妧还是对自己。

\"分科取士,非薄经术,\"刘妧将刻着\"经术、算学、工学、农学、医学\"的青铜令牌嵌入壁龛,牌面算学符号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像撒了把碎星,\"而是让士人各展其长。太学考场明日起设五科,经术科考《五经》章句,算学科试开方、仓储计算,农学科考测土、育种......\"她顿了顿,看向窗外正在晾晒算筹的女学生们,她们的青丝上系着五彩算筹绦带,在风中轻轻摇曳,\"女子若通医术、会织锦算料,亦可应试——毕竟,\"她嘴角扬起笑意,\"我大汉的皇后,还有从歌女来的呢。\"

暮色漫过长安城时,杨震的马车停在弘农郡邸影壁前。车内传来他的训斥声,隔着车帘都能听见怒意:\"把那些算筹全扔了!再敢摆弄《九章算术》,就去宗正寺跪经!\"小儿子缩在角落,偷偷将枚算筹塞进袖中,却被管家眼尖看见,劈手夺过扔出窗外。算筹落在影壁前的苜蓿丛里,被夕阳染成金色,像根被折断的琴弦。

袁安的辎车则停在工学馆侧门,管家敲门前先往左右张望,像在传递什么密信。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西域葡萄干蜜饼,饼底压着张帛书,帛书角落印着小小的袁氏族徽:\"求购蒸汽锤图纸,另附袁氏田庄灌溉渠实测数据,望换算学测产之法。\"开门的工学弟子接过纸包时,管家瞥见门内墙上挂着的算学公式,那些曲里拐弯的符号,像极了他年轻时偷看过的波斯星图。

刘妧站在未央宫前殿阶上,看霍去病手中军报上的大宛王子报名帖,朱砂圈旁注着\"愿习《周髀算经》\",字迹力透纸背,像是要冲破竹简的束缚。尚书台内,算学阅卷系统的琥珀灯映着钩弋宫自荐信,绢帛上的药方旁,张小七用细笔添了行小字:\"附子有毒,当用甘草解之,已着尚药局重配。\"字迹工整如算筹排列,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药臼图标。

刘妧摸出袖中算筹,指尖抚过刻着\"分科取士\"的那枚——算筹是用岭南湘竹所制,竹节处还带着新削的刀痕,摸起来有些毛糙。她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太学时,看见几个女学生围在日晷旁,用算筹计算晷影长度,其中一个姑娘的发间插着枚木算筹,算筹上刻着\"勾三股四弦五\"。

\"公主,晚膳备好了。\"张小七捧着食案走来,案上粟米饭冒着热气,酱鱼脍旁放着碟切作算筹形状的胡瓜,胡瓜上还淋了点蜂蜜水,在暮色里亮晶晶的。刘妧咬下一口胡瓜,清脆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蒸汽锤响,一下,两下,像是大汉的脉搏在跳动。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横街,梆子声中,不知哪个工坊的灯火又亮了起来,在渐浓的暮色里,如同一颗颗新升的星子,正慢慢织成新的夜空。

她忽然轻笑一声,将算筹放进案头的青铜算筹筒里,筒底已经躺着几十枚刻着不同科目的算筹,碰撞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春天里破土的种子。\"小七,\"她望着渐暗的天色,远处的工坊传来此起彼伏的锤声,\"明日太学开考,记得让人在考场外摆些胡瓜——算学考得好的,多给两块。\"

张小七忍俊不禁,低头时看见案上的算板,上面还留着刘妧方才按出的血印,如今已干成淡褐色,像枚小小的印章,盖在\"察举改良\"的竹简上。她忽然想起今早听见的童谣,孩子们在未央宫外唱的:\"算筹长,竹简短,太学门开士人返,经术算学齐登科,女子也能拜郎官。\"

夜风拂过椒墙,带来远处太学的琅琅书声,有背诵《诗经》的,有争论勾股定理的,还有人用算筹敲击桌案打拍子,节奏竟与冶铁工坊的锤声相合,像是一首新谱的大汉乐章。刘妧拾起一枚算筹,在掌心轻轻转动,算筹上的刻痕硌着掌心,却让她想起小时候玩过的积木——每一块,都能搭出不同的天地。

暮色更深了,未央宫的宫灯次第亮起,将青铜瓦照成暖金色。刘妧望向尚书台方向,那里的算学阅卷系统还亮着灯,像一只不眠的眼,注视着这个正在变革的时代。她知道,今晚的长安城,必定有许多人难以入眠——有人在烧毁算筹,有人在抄写图纸,有人在期待明日的考场,有人在恐惧未知的将来。

而她,只需要握住手中的算筹,让每一枚都落在该落的地方。毕竟,大汉的明天,不是靠经卷堆出来的,而是靠算筹算出来的,靠双手干出来的。

\"走吧,\"她转身走向殿内,衣摆扫过阶前的芍药花,\"明日还要看考场,今晚得空出些精力——说不定,还能梦见几个妙算的人才呢。\"

张小七跟在身后,看着刘妧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位长公主的身影,比未央宫的铜柱还要挺直,比太初历的星图还要明亮。她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食案,胡瓜算筹在灯火下泛着光泽,像极了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新芽——在算学的春雨里,终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