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怡秋 作品

第251章 舆情滔滔(第2页)

太后猛地转身,凤钗上的珠翠剧烈晃动:“你——”

“儿臣只是觉得,”皇帝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若此时大动干戈,反倒坐实了檄文所言。”

一旁的樊丞相突然跪地痛哭:“陛下!老臣冤枉啊!这必是夏淮安挑拨离间!”

皇帝放下茶盏,瓷底与桌面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声:“那樊相解释解释,秦王烧掉的巴州盐粮,为何出现在你名下的粮行中?”

樊丞相的哭声戛然而止。

京城西市,黑巷。

一名小贩蹲在墙角,鬼鬼祟祟地从怀里掏出檄文抄本:“三份檄文一共十两银子一份,附赠樊丞相与北狄来往密信抄卷!”

“怎么这么贵,上午不是才一两银子么?怎得一日之间,竟然涨了十倍!”买家犹豫道。

“哼!太后下旨严查!这可是掉脑袋的买卖,不卖贵点,行吗?”小贩急道:“你若是不买,我这就离开!”

“买!十两就十两!反正只一份也就够了,也好让族人知道天下局势已变!”买家叹道,从怀中摸出了一锭银子。

“看你这么痛快,多给你几份。其中还有几张太后与丞相私通的画纸,可精彩了!”小贩将怀中的纸张尽数交给对方,然后拿了银子就匆匆离开,消失在夜色中。

……

楚州,巡抚衙门。

秋雨淅沥,楚州巡抚汪振天坐在书房内,手中捏着一份《讨大乾妖后檄》,指尖微微发颤。窗外雨丝如幕,檐下的铜铃在风中轻响,衬得室内愈发寂静。

“大人,这檄文……已在楚州传开了。”师爷刘文远低声道,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动了什么:“另外,朝廷下旨催促,让咱们尽快攻入巴州,切断华夏军后援。”

汪振天没有抬头,目光仍死死盯着檄文上的字句——

“妖后吕氏,秽乱宫闱,勾结北狄,断雁门粮饷,欲使国门失守,狄骑屠戮中原!”

每一个字都像刀子,狠狠剜在他的心上。

“刘师爷,”汪振天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你说……这檄文所言,是真是假?”

刘文远苦笑:“大人,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夏淮安的檄文能传遍楚州,说明他的势力早已渗透进来。如今楚州百姓议论纷纷,不少乡绅甚至暗中囤粮,只怕……”

“只怕什么?”

“只怕是在等夏淮安打过来!”

汪振天猛地站起身,檄文从他手中滑落,飘到地上。他背着手在书房内踱步,靴底踩过青砖,发出沉闷的声响。

窗外雨势渐大,雨点砸在瓦片上,噼啪作响,仿佛战鼓擂动。

良久,汪振天停下脚步,长叹一声:“刘师爷,你说……咱们楚州,该如何自处?”

刘文远沉吟片刻,低声道:“大人,楚州离京城一千多里,离巴州却相邻。若巴州大军真要北上,楚州首当其冲……”

“你的意思是……”

“中立。”刘文远斩钉截铁,“不站队,求自保。”

汪振天眯起眼睛:“可朝廷若胜了,咱们这般态度,岂不是……”

“大人!”刘文远打断他,声音依旧恭敬,却带着几分狠劲,“朝廷若胜,咱们可以说楚州地处前线,需稳守疆土,不敢轻举妄动;夏淮安若胜,咱们也能说楚州未曾助纣为虐,甚至可称‘未抵抗者’。”

汪振天沉默。

刘文远继续道:“大人,连二十万闯军和十万北狄铁骑都打不过一万华夏军!楚州兵不过五六万,粮不过百万石,如何挡得住夏淮安的十万华夏军?更何况,夏淮安在檄文中说,他讨伐的是‘妖后’,而非‘大乾’。咱们若贸然站队,反倒成了靶子!”

汪振天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暗中传令下去——”

“第一,楚州各府县,严禁公开议论檄文,但也不必严查私传者。”

“第二,加强城防,但不必主动挑衅巴州。”

“第三,暗中派人联络巴州,就说……楚州愿与夏节度使互通商贸,共保民生。”

刘文远眼中精光一闪:“大人高明!”

汪振天苦笑:“高明什么?不过是苟且偷生罢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中模糊的城池轮廓,喃喃道:

“这天下,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