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怡秋 作品

第235章 奸相(第2页)

他转身对身旁的王清芷道:“记下来,樊丞相勾结北狄,通敌叛国,此乃死罪!”

王清芷点了点头。

李山林点头:“末将一刀结果了那狗官,随后连夜征调大原郡五千民工,抢修官道,搭建浮桥。民夫们听说是为雁门关运粮,个个奋勇,昼夜不停,硬是用了一夜,填平沟壑,百姓跳入河水中,用肩膀扛着木板铺成临时浮桥,这才将粮车护送过来!”

说到这里,他抱拳道:“东家,末将擅自斩杀朝廷命官,愿领军法!”

夏淮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得对。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按部就班派人请示,雁门关早已饿殍遍野!”

“既然樊丞相要议和,此时多半已到了燕州,多派人手,调查樊丞相行踪,万万不可让他与北狄会面!”

“是!”李山林领命。

“清芷,帮我拟一道奏折,告诉那昏君,勾结外敌的,正是他派来议和的钦差樊丞相!”

“好!”王清芷。

片刻后,王清芷用清秀但充满英气的字迹,为夏淮安写了一封奏折:

“臣,巴州节度使夏淮安,冒死泣血上奏:

北狄左贤王率十万铁骑犯边,围雁门关旬月。臣亲率巴州军星夜驰援,与总兵牛行远誓死守城。然粮道突断,援军迟滞,方知大原郡守冯德禄奉奸相樊文焕之命,毁官道七处,桥梁一座,深堑绝途!

冯德禄临诛供认,樊文焕已携圣旨赴燕州,欲与北狄议和。此贼为谋私利,不惜断数万将士生路,置边关百姓于狄人铁蹄之下!其罪有三——

一曰欺君:假传圣意,擅改朝廷抗狄之策;

二曰卖国:私通敌酋,以将士鲜血换议和之功;

三曰害军:绝粮道如绝血脉,关城守军几乎饿死,皆此贼所逼!

今北狄陈兵关外,樊贼却欲以割地赔款求和。臣请陛下明察:

若议和成,北狄食髓知味,必岁岁来犯;

若雁门破,中原门户洞开,江山危如累卵!

臣愿率关城残兵,死战不退。唯求陛下速诛国贼,另遣忠勇之臣督粮驰援。

凡以议和为由乱我雁门军心者,臣必先斩后奏!

血书为证,伏乞圣裁!

巴州节度使夏淮安

大乾景和十三年八月十六。”

夏淮安咬破拇指,在奏折上按下血印,盖上巴州节度使官印。王清芷将奏折装入铁筒,火漆封口时,一滴蜡泪恰落在“诛国贼”三字上,如血般刺目。

“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夏淮安将铁筒交给亲兵,“若遇阻拦——”

“杀无赦!”

“遵令!”亲兵抱拳,转身没入夜色。

王清芷看着亲兵离去后,皱眉道:“我不明白,其实咱们都打算造反了,你何必还要假惺惺的给昏君写奏折。”

夏淮安微微一笑:“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这世道,百姓深受皇权思想毒害,一时间很难改造。所以,咱们要尽量做出昏君误国误民、咱们不得不反的姿态。”

“希望这样做,当咱们造反时,为昏君陪葬的人,可能会少一点。”

“这些愚忠的人,虽然看起来可笑,但也同样体现着咱们民族坚贞不屈的报国情怀,若是他们能醒悟,咱们消灭皇权的大业,也能更加顺利。”

王清芷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还有一个原因……”夏淮安神色冷峻:“我希望昏君在看到这封奏折后,会把樊丞相的家人控制起来。这种出卖国家民族的败类,就算昏君不诛他九族,我夏淮安也不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