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怡秋 作品

第231章 劝降(第2页)

“造反又如何!”郑伏虎怒极反笑,“朝廷若真敢议和割地,老子第一个反了他娘的!”

此言一出,赵副将等人面色惨白,不敢接口。

牛行远收刀入鞘,冷冷道:“赵副将,你记住——雁门关后是燕州百万百姓!咱们守的不是朝廷,是身后的父老乡亲!”

“说得好!”一直沉默没有表态的夏淮安,赞许的点点头:“牛将军之言,正合我意!咱们今日守城,不是为了朝廷皇帝,是为了给咱们种粮食吃、缝衣服穿的衣食父母,也就是中原百姓!”

他转向众将,声如洪钟:“咱们不能让中原百姓暴露在北狄大军的屠刀之下!不能让中原百姓的性命,掌握在在北狄大军的一念之间!这一战,我华夏军必死守!诸位守军可自行决定去留。”

牛行远喝道:“传令全军,加固城防,死守待援!若有人再提议和或投降,视为扰乱军心,格杀勿论!”

“是!”众将领命。赵副将也和众人一起大声回应,不再提及劝降书。

夏淮安点点头,牛行远在大事上并不糊涂,这也是他较为认同和欣赏的一点。

八月十二日,雁门关外,午时。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北狄大军再次压境,黑压压的铁骑如乌云般铺满平原,战鼓声震得城墙微微发颤。

但这一次,北狄军阵前,并非刀盾手与云梯,而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原百姓——男女老少皆有,有的抱着婴孩,有的搀扶着老人,他们被粗绳捆住手腕,连成一串,踉跄着被北狄骑兵驱赶向前。

“牛将军!”左贤王拓跋烈策马出阵,用有些生涩的中原语言喊话,声音如雷,“看看这些是谁?!”

他猛地拽起一名白发老者的头发,迫使老人仰起脸。老人满脸血污,干裂的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声音。

“这些都是你们中原的百姓!雁门关外的村庄,已被我北狄铁骑踏平!”拓跋烈狞笑着,“今日,本王让他们为大军开路!你若敢放天雷,就先炸死你自己的同胞!”

城墙上,守军一片哗然。

“畜生!”牛行远一拳砸在箭垛上,青砖裂开几道细纹,“左贤王这狗贼,竟拿百姓当肉盾!”

夏淮安面沉如水,目光扫过关外的人群。他们中有满脸恐惧的孩童,有瑟瑟发抖的妇人,甚至还有怀胎十月的孕妇。北狄骑兵挥舞马鞭,抽打着走得慢的人,惨叫声与哭嚎声交织,刺痛着每个人的耳膜。

“东家,怎么办?”一名步枪军士兵咬牙道,“若不用天雷,北狄的冲车和云梯转眼就到城下!”

夏淮安向王清芷投去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王清芷沉默了大约三秒钟,然后点点头。

“开城门!”夏淮安大声说道。

众人大惊,这个时候开城门,百姓固然可以进城,但会有更多的北狄骑兵也跟着混入城中,然后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

牛行远脸色变了数变,还是听从了夏淮安的命令。

“开城门!”牛行远喝道。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转动下缓缓开启,发出沉闷的“吱呀”声。北狄骑兵见状,顿时狂喜,鞭打着百姓加速前进。

“快!冲进去!”一名百夫长高举弯刀,狞笑着踹翻挡路的老者。

百姓们哭喊着涌向城门,北狄骑兵混在人群中,刀锋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北狄骑兵畏惧守军的天雷武器,不敢冲的太前,一个个躲在百姓身后,用手中的弯刀,逼迫百姓向前走去。

混乱的队伍离城门越来越近,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

夏淮安站在城门内侧,突然抬手:“狙击手,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