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钳工大赛(第2页)
夏淮安微微一笑,走到一旁的观赛席坐下:“我只是来看看,你们继续。”
随着赵金一声令下,五十名参赛工匠同时动手。钢锯切割铁块的“吱嘎”声此起彼伏,火星四溅。夏淮安注意到一个瘦小的年轻工匠——他锯铁的动作极稳,每一锯都落在画好的墨线上,分毫不差。旁边的老师傅瞥了他一眼,嗤笑道:“小子,齿轮不是光锯得准就行,得会修!”
年轻人没吭声,只是埋头继续。
粗坯成型后,工匠们换上锉刀,开始精细修整齿形。这时,差距逐渐显现——有人急躁,锉刀打滑,在齿面上留下难看的划痕;有人手抖,齿距忽宽忽窄。
而那个瘦小工匠却屏息凝神,锉刀每一次推进都如蜻蜓点水,力道均匀。他的齿轮雏形已初现锋芒,齿牙排列如士兵列队,整齐得令人惊叹。
夏淮安微微颔首,问赵金:“那小伙子叫什么?”
“李劲松,十九岁,上半年才进厂。”赵金压低声音,“这小子有点邪门,手特别稳,能把三枚铜钱竖着叠在一起不倒!他还特别勤奋,晚上总偷偷点灯练锉工,锉坏的铁块能堆成小山!”
夏淮安暗暗点头。手稳平衡感好,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很难练出来。就拿竖着叠硬币来说,有的人弄一整天,都无法叠两枚硬币,有的人轻轻松松,叠三四枚。这就是天赋的不同。
但仅有天赋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和勤奋。
又有天赋又勤奋,这种人注定会成功!
只不过,也需要给他们相应的舞台去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时间过半,李劲松突然停下动作,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小包——里面竟是一套自制的微型量具!他用铜片卡尺反复测量齿距,眉头微皱,又轻轻修了修边缘。
隔壁的老师傅瞥见,瞪大眼睛:“你这量具……自己做的?”
李劲松腼腆地点点头:“厂里的游标卡尺太大,有些角落量不准,我就琢磨了个小的。”
老师傅哑然,低头看了看自己误差明显的齿轮,突然叹了口气,默默退出了比赛。
最后一刻钟,大部分工匠已停手,唯有李劲松仍在调整。他取出一块鹿皮,蘸了油,轻轻抛光齿面。阳光下,齿轮竟泛出镜面般的光泽!
“时间到!”赵金敲响铜锣。
评委们——赵铁匠父子、夏淮安和三位资深老师傅——挨个检查成品。他们用游标卡尺量齿距,用丝线测同心度,甚至将齿轮套在轴上旋转,听有无杂音。
轮到李劲松时,赵金眼睛一亮:“这齿面……怎么跟琉璃似的?”他试着转动齿轮,竟无一丝阻滞感,“好家伙,比蒸汽机上的备用件还顺滑!”
“第一名——”赵金拖长声调,突然高喊,“李劲松!”
全场哗然!一个入厂仅大半年的新人,竟击败了所有老师傅!
李劲松愣在原地,直到夏淮安走到他面前,才如梦初醒。
“手艺不错。”夏淮安拿起那枚齿轮,指尖抚过光滑的齿面,“愿不愿意去精密加工研究院做车间主任?专门负责加工精密零件。”
李劲松涨红了脸,结结巴巴道:“东、东家,我……我字都认不全……”
“没关系。”夏淮安笑道,“研究院有夜校,有人教你认字,只要你肯学。”
“我……肯学!”李劲松激动的说道。
夏淮安点点头,转向所有工匠,声音洪亮:“今日比赛,不是为了分出高低,而是告诉所有人——在华夏,手艺就是金饭碗!只要肯钻研,人人都有出头之日!”
掌声雷动。火光中,李劲松紧紧攥着那枚齿轮,一滴热泪砸在锃亮的齿牙上,溅起细小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