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云子 作品

第190章 迅速行动

时间来到1823年8月20号,舆论发酵了整整二十天,突出部的四十万新陆军已经全部重新归于维特根施泰因掌控,剩下五万部队拒绝停战已被全部缴械关押

为首主张进攻的贵族军官已经被全部解职

俄军的攻势已经完全停止,普奥两国发表声明,出于对维特根施泰因着手解决战争问题的尊重,普奥军队停战两个月,若是两个月后战争仍然不能停止,普奥军队将重新发起进攻

法国虽然没有表态,但法国军队也停止了攻击就表明了法国的态度

欧洲舆论震惊于维特根施泰因没死,但又在分析此次维特根施泰因假死脱身结合尼古拉一世说的,维特根施泰因是被迫害的

那这个是谁在迫害就很值得讨论了

欧洲的军事评论家们,每天都在分析此次俄国“内战”的走向

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第二次俄国“内战”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其决定这场“内战”是否爆发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假死复活的维特根施泰因

可以说此时欧洲舆论的聚光灯都照在了维特根施泰因身上

法国法兰西报发文称,维特根施泰因手握俄军四十万大军,完全有能力取代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新沙皇,但维特根施泰因是个忠诚的爱国者,即使手握重权他也不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此时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一世已经借助被释放的改革派军官完全掌控了圣彼得堡

改革派军官开始清洗最初向改革派开火的特权贵族,对此尼古拉一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知道,他需要给这些遭受迫害和冤枉的改革派军官们一个发泄的借口,不然这把火容易烧到自己身上

尼古拉一世的住处里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尼古拉一世这个不抽烟的人也学着抽起了烟来

自从亚历山大一世被“孤立”在冬宫后,他几乎就已经成为了沙俄的实际掌权者

无数奏折如同雨点般飞进了他的办公室,每天沉重的工作让他压力倍增

这也打破了他对于沙皇的轻松愉快的幻想,他以为的沙皇是每天高高在上什么都不用做,有事交给大臣就行了

但现实是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见不完的官员

同时他还要面对宗室的施压和贵族的抗议

尼可采夫已经被他解除职务关在了监狱之中,他以为的只要解除尼可采夫的职务便可以让改革派偃旗息鼓,实际上情况反而更加愈演愈烈

身在突出部的维特根施泰因至今没有发表过任何声明,他不知道维特根施泰因是支持他还是支持自己的堂兄亚历山大一世

这也让他对改革这股巨大的力量第一次产生了恐惧

他恐惧军队会推翻沙皇,推翻宗室

但他又不得不借助改革派的力量完成政变,这种既怕又要的心态让他十分苦恼

“现在的情况,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掌控”

尼古拉一世吐出一口白烟后缓缓说道

“我们应该去争取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支持,即使元帅不支持我们也不能让元帅支持亚历山大一世陛下”

跟着尼古拉一世一起发动政变的贵族卡甘沙磊公爵说道

“但是现在,元帅并没有发表任何声明,我们至今仍然不清楚元帅的态度”

别列霍伦斯基家族的二代别列霍伦斯基公爵说道

别列霍伦斯基家族支持尼古拉一世纯属是因为他们跟维特根施泰因关系好,也认可改革才是沙俄未来出路,这才在维特根施泰因假死复活后选择支持了尼古拉一世

“殿下现在,想的是像亚历山大一世陛下那样进行专制统治,恢复被废除的农奴制,还是推行改革像神州皇帝那样,带领国家走向强盛,我觉得殿下想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再纠结了”

别列霍伦斯基公爵点出了目前局势的关键问题

尼古拉一世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尼古拉一世看向别列霍伦斯基,试图从他这里找到答案

别列霍伦斯基公爵只是笑着点点头,并没有给他任何答案

历史上的尼古拉一世,是一个极端的保守派君主,对内他大力镇压自由运动抵制改革,比如他在1826年12月继位的时候爆发的12月党人起义

对外他联合欧洲的保守君主对自由运动和思潮进行联合打击,他害怕改革会剥夺自己的权利影响自己在俄国的统治

但在这个世界里,有神州皇帝朱怡伦这个开明君主典范,说实话他是想成为像朱怡伦那样的开明君主

但奈何俄国的现实不是神州那样的,朱怡伦有绝对的权利,贵族都是皇权的依附品而不是挑战者

见尼古拉一世欲言又止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站起来,走到别列霍伦斯基公爵身旁,拿出一根香烟散给他并亲自用火柴给他点上

这一举动看呆了现场所有人

“我保证我会推行改革,无论是有限改革还是全面改革,我都会一直执行下去”

尼古拉一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推行有些改革比坚持自己的保守专制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殿下的保证我们都听到了,但是说永远比做简单,我不知道殿下在成为沙皇后会怎么样,但是臣希望,殿下可以善待这些勇于开拓进取的人”

别列霍伦斯基公爵站起来说道

“我答应你”

尼古拉一世点点头郑重的说道

别列霍伦斯基的话也是维特根施泰因想表达的,沙俄改革困难重重,但始终有人怀揣着富国强兵的理想走在上那条所有人都不看好的道路

即使尼古拉一世登上皇位后恢复专制统治,也希望尼古拉一世能善待这些曾经为沙俄做出过努力的人

历史上这时期的沙俄,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贵族手持特权压迫百姓,而沙皇更是压在俄罗斯百姓身上的一座绝对无法撼动的大山

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尼古拉二世愧疚自杀,这才让沙俄的当权者们慢慢清醒了过来,但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社会和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即使开始改革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那时的欧洲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将国家发展到了一个沙俄望尘莫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