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77章 古老传说与时空坍缩的联系(第2页)

受到启发,他们走访各地搜集即将失传的传统技艺。在江南水乡找到能工巧匠打造的鲁班锁,转动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恰好抵消了小型时空漩涡;从蒙古草原请来马头琴大师演奏古曲,悠扬旋律竟让紊乱的能量流重新归序。最意想不到的是陕北剪纸艺人剪出的窗花图案,贴在观测站窗户上后,仪器显示周边辐射值下降了40%。

“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防护网。”李教授抚摸着羌族碉楼外墙上的浮雕感叹。他们发现每座古建筑都是精密的能量调节器:天坛祈年殿的藻井暗合电磁场分布规律;应县木塔的结构天然形成谐振腔;甚至北京四合院的布局都在引导气流形成保护罩。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纳西族东巴文手稿记载着“用星光织布缝补天空裂缝”;侗族大歌多声部合唱产生的泛音列能中和次声波危害;维吾尔族手工地毯编织图案竟包含着非欧几何拓扑结构……这些散落民间的智慧碎片逐渐拼凑出完整的拼图。

关键突破来自对敦煌壁画的研究。飞天衣袂飘动的方向并非随意绘制,而是精确标注了季风带移动规律;反弹琵琶的造型暗喻着正反粒子对撞原理;就连供养人队列中的手势都构成复杂的手语密码体系。当把这些元素输入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时,得出的结果令所有人屏息——整套系统就是天然的时空稳定装置!

试验当天,众人屏息凝视监控画面。随着复原后的敦煌乐舞响起,实验室制造的微型黑洞周围泛起涟漪状波纹。原本疯狂吞噬物质的奇点开始吐出有序的能量流,就像沉睡巨兽发出了满足的鼾声。小林激动得打翻了咖啡杯:“成功了!能量潮汐被引导至安全阈值以下!”

庆功宴上大家畅谈收获时,江浅却盯着地图陷入沉思。她手指划过的路线串联起所有测试点,突然发现这些地点连成的图形酷似先天八卦阵。凌晨时分独自留在实验室验证这个想法时,果然捕捉到了跨越千年的能量脉冲信号——原来古人早在全球范围内布置了隐形的网络节点!

站在观星台上仰望银河,江浅想起那个困扰已久的疑问:“为什么选择用神话而非科学语言传递知识?”身后传来老教授深沉的回答:“因为恐惧会扼杀探索的勇气,而故事能在代际间播撒希望。”晚风掀起她的笔记纸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待验证的新假设。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邃,但也是离光明最近的时刻。江浅整理好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程,背包侧袋插着从各地收集来的“护身符”——其实是经过现代技术强化的传统工艺品。她知道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等待着解答,但此刻内心充满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