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应对日军的反侦察(第2页)
\"必须改变传递介质。\"江浅在地下室召集紧急会议,煤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撩得忽明忽暗。她举起一块半透明的晶体,这是人鱼泪与石英融合的产物:\"用这个代替金属载体,它只对生物电信号产生反应,日军的电磁探测完全无效。\"
顾云舟却摇头,将缴获的日军文件推到桌中央:\"他们开始研究古蜀星象图,甚至破解了部分星渊节点的位置。\"文件上的标注让江浅瞳孔骤缩,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坐标,正是情报传递最频繁的区域。
宋栖凰突然摘下银戒指,在桌面上刻出复杂的符号:\"记得青羊宫的壁画吗?古蜀人用气象传递信息,我们可以...\"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江浅的胎记剧烈灼痛,钟楼外传来坦克履带碾压石板的轰鸣——日军对钟楼发起了总攻。
\"启动天雷阵!\"江浅将人鱼泪晶体嵌入罗盘中心,整个地下室的铜器开始共振。顾云舟迅速打开隐藏的机关,十二面青铜镜从墙壁弹出,镜面反射的月光在晶体表面交织成网。当第一发炮弹击中钟楼时,那些看似普通的月光突然化作电弧,将日军的电子设备瞬间烧毁。
宋栖凰则带着小分队潜入日军后方,他们将特制的磁暴装置埋在供电站。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城区陷入黑暗,而星渊网络却借着这场混乱完成了升级。江浅在钟楼顶层看着日军慌乱的身影,将新的指令刻在晶体表面——从即日起,情报传递将融入自然现象,风声、雨声、甚至云层的移动,都将成为新的密码。
三个月后,当日军指挥官看着堆积如山的无效情报抓狂时,江浅正在给新一批情报员上课。她指着窗外的雷雨:\"听,这场雨的频率是32赫兹,对应着古蜀文字中的'敌动'。\"学员们恍然大悟的表情让她想起祖父的话:\"真正的秘密,永远藏在最显眼的地方。\"
而在钟楼深处,经过改良的星渊核心正在悄然运转。它不再依赖固定的管道和载体,而是将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化作传递网络。当第一片秋叶飘落时,某个日军哨兵不会想到,这片看似普通的落叶上,叶脉的走向其实是八路军最新的作战部署。江浅抚摸着后颈逐渐平复的胎记,知道这场情报战远未结束,但他们已经找到了与敌人周旋的新方式——在自然与文明的交融中,守护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