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对文字含义的初步猜测
梅雨的潮气渗进工作室的每道木纹,江浅的指尖在拓片上轻轻滑动,墨色在台灯下泛着幽蓝的光。当指尖触到"调"字那个特殊的颤笔时,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视频通话界面弹出导师陈教授的头像,镜头里能看见他身后堆满古籍的书架,还有那盏永远罩着青布灯罩的老台灯。
"小江,听说你在研究弘治铜钟拓片?"陈教授的镜片上反着光,却遮不住眼底的兴奋,"我刚在《永乐大典》残卷里发现一段关于'钟鼎符咒'的记载,和你说的向心式布局有关!"他举起一本泛黄的复印件凑近镜头,页面上朱砂圈注的段落写着:"铸钟必循周天,字如星斗环极,声若雷门击鼓,方得鬼神听命。"
江浅赶紧将拓片举到镜头前:"老师您看,'风调雨顺'四个字的末笔都指向中心,和三星堆神坛的纹饰走向一模一样。还有这个'灾'字的异体写法,您觉得像不像元代《灾异警示录》里记载的'天变符'?"她的指尖在"灾"字残缺处轻轻晃动,腕内侧的红斑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确实吻合!你注意到每个字之间的空白了吗?这种间隔不是随意留的,应该对应着古代音律中的'黄钟律数'。我算算,铜钟上二十四个字,正好是三分损益法的基数......"他的声音突然低下来,"当年钟楼建造时,很可能结合了音律镇物术,每道钟声都是激活符咒的钥匙。"
敲门声打断了对话,隔壁古籍修复室的林姐端着青瓷碗进来,碗里飘着几朵胎菊:"你们师徒俩又在聊玄学了?"她笑着把碗放在江浅手边,目光落在拓片上,"我今早整理明代地契,发现好几个村子的'安宅符'都用了这种'女'不抱子的写法。"她用修幅毛笔在空气中勾勒出"安"字的轮廓,"老辈人说,这种写法能让房宅像母亲怀抱般稳固,和你说的护婴功能倒是呼应上了。"
江浅突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翻出在钟楼遗址捡到的圆形铭文砖残片:"您看这个残片的边缘弧度,是不是正好能补上铜钟拓片的环形空白?"残片上半截模糊的云雷纹与拓片边缘完美衔接,林姐凑近细看,忽然指着残片内侧隐约的刻痕:"这是不是星图?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秋分时的方位?"
三人正讨论着,楼下装裱店的王师傅抱着个油纸包推门进来,衣角还沾着雨水:"给你们带了桂花糖糕!"他搓着手凑近书桌,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这拓片上的字,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讲的钟楼故事。"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镇"字,"解放前闹水灾,老人们总说钟楼的钟响能定住洪水。后来钟被拆了,水就漫过了码头......"他的声音低沉下去,"你们发现没?这些字的笔画走向,和江面上老船工画的水符一模一样。"
江浅心里一动,想起密档里记载的"五方镇物":"王师傅,您爷爷有没有说过钟楼地基下埋着什么?"老人沉吟片刻:"好像提过'铜钟镇着海眼',说钟上的字是鲁班传人的秘法,每个笔画都连着地底下的龙脉......"他忽然指着"顺"字的走之底,"你看这弯弯曲曲的笔画,多像江里的漩涡?爷爷说,当年铸钟时特意请了峡江的纤夫唱号子,把江声都铸进了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