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合作设计显创意
时砚的手机屏幕重新亮起,那封来自Lvmh集团的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里。他点开邮件,快速浏览内容后抬起头,目光落在云倾月身上。
“他们已经安排了设计团队,下周在上海见面。”他说,“希望我们能亲自参与创意部分。”
云倾月点点头,将手中的咖啡杯轻轻放在桌上,“那就准备一下,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方向。”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投入到了合作项目的筹备工作中。他们首先列出所有可能开发的周边产品——从手机壳、明信片、帆布袋到笔记本、丝巾、限量画册等,分类整理出优先级和可行性。
“这些产品中,手机壳和明信片是最直接与大众接触的。”云倾月翻看着资料,“我们要确保它们不仅仅是商品,而是承载我们摄影作品理念的载体。”
时砚点头赞同,“我们可以先从这两类入手,测试市场反应,再逐步扩展。”
他们在工作室里展开讨论,各自提出适合搭配的摄影作品,并阐述理由。时砚指着一张色彩鲜明的照片说道:“这张在巴黎街头拍的,光影交错,特别适合印在夏季的防晒帽上。”
“但不能只考虑视觉冲击力。”云倾月补充道,“还要考虑文化融合的主题,比如这张云南梯田的夜景,可以结合东方水墨风格。”
经过几轮筛选和调整,他们初步确定了设计方案,并开始着手绘制草图。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几乎全天泡在设计工作室里。云倾月负责手绘草图,她笔下的线条干净利落,构图讲究平衡与留白;而时砚则在一旁用电脑进行细节调整,尝试不同的配色方案。
“这个渐变色技法怎么样?”时砚调出一组颜色过渡效果,“如果我们把这张照片的黄昏色调用这种渐变方式呈现,会不会更有层次感?”
云倾月凑近看屏幕,思索片刻后点头,“不错,可以试试。不过要控制好饱和度,别太张扬。”
他们反复修改,不断优化图案布局和色彩搭配。每完成一个样品,都会进行实物打印测试,观察实际效果后再做调整。
“这个角度的阴影处理得还不够自然。”云倾月指着一处边缘,“再往左偏一点,让整体更柔和。”
“明白。”时砚迅速调整参数,“这样呢?”
“好一些了。”她微微颔首,又补充道,“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入一点中国书法元素,作为品牌标识的一部分。”
“书法?”时砚挑眉,“你是说像印章那样的?”
“对。”她拿起笔,在纸上勾勒出几个字,“‘光之语’,这是我们摄影展的主题,也可以成为这次合作的核心概念。”
时砚眼睛一亮,“这名字不错,既有诗意,又有画面感。”
他们继续打磨细节,直到深夜才离开工作室。回到酒店后,云倾月打开笔记本,翻阅之前的记录,忽然停在一页上。
“你觉得……要不要做一个系列的隐藏彩蛋?”她抬头看向时砚。
“什么意思?”
“我们在某些作品中加入一些细微的当地文化元素,只有真正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她解释道,“比如在云南风景的明信片里,藏进一些当地的植物或符号。”
“这是个好主意。”时砚兴奋地说,“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还能引导观众去了解更多背后的文化。”
他们立刻开始构思这些隐藏元素的具体位置和形式。云倾月一边画着草图,一边低声说道:“就像我们在巴黎双年展上看到的那种互动式设计,观众需要拼接多张照片才能发现完整的线索。”
“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系列,每一款产品都藏着一部分,最终组合起来是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时砚补充道。